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台灣政策法案與割據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22-12-26 00:03:16  


 
  四、結語

  “台灣政策法案”作為國會立法成為議員利益的表達,也是國會與行政部門爭奪主導地位的媒介,也是對“以聯合國憲章為核心的國際法”的曲解。“台灣政策法案”說明各方根據政治立場構築所謂的法理論述,涉台鬥爭越來越轉為制度、規則和法律之爭,中美戰略競爭已經進入“法理鬥爭”階段。通過“台灣政策法案”,可以看到美國的戰略問題受制於議員利益,他們往往從地方和短期來處理中美關係。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如果美國各界還沉溺於18世紀以來的陳舊思維中,基於過往的經驗還習慣性搞對抗,盛行霸權思維,以往的經驗必然成為今天失敗的教訓。然而,這些主張通過國會立法轉變為美國的外部政策後,不僅會對世界秩序造成顛覆性影響,勢必給整個國際社會帶來分裂動蕩,而且對美國的發展也是致命的,也會進一步影響美國的國家信譽。事實上,美國問題的解決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從解決內部的政治經濟關係著手,而不是將矛盾外溢。

  “台灣政策法案”成為美國重塑對台關係最全面的法案,推動對台政策朝向“戰略清晰”。一旦通過,美國就在台海棋局中單方面強行充當裁判官,台灣問題的性質就發生了變化。“台灣政策法案”生效對台海的影響將比佩洛西訪台更嚴重,根本在於美國對中國的國際戰略定位出現了問題。雖然美台都在操弄台灣問題國際化,但二者在歷史意識、價值體系和戰略利益等方面並非鐵板一塊,前者將其作為遏制中國的方法論,而後者則將其作為兩岸關係的本體論。民進黨當局趁機通過國際路徑推動“法理台獨”,積極主動把台灣鑲嵌入地緣政治的競爭中,台灣已經越來越失去主體性,成為美國的扈從,在軍事和經濟等方面越來越嵌入美國主導的體系中。這是一個分水嶺,將極大動搖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對台海和平穩定將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台海方向不確定、不穩定性增多,國家統一面臨新的挑戰。

  中國大陸應根據國際局勢的變化不斷調整對美關係定位,避免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對此,中國大陸應不斷強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和法律,打破台灣當局所謂的“台灣作為獨立國家是一個事實”的論述⑪。面對美國以切香腸的方式來塑造台灣問題的法理認知,中國大陸要充分認識到該問題的複雜性和長期性,“法律戰”不可避免,法理鬥爭勢在必行。這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最為根本的是,我們要在國際社會強化一個中國原則的法理認知,不斷夯實台灣問題作為中國內政的法理基礎,進而占領台灣問題的法理和道義制高點。同時我們要將國家統一作為過程而非僅僅是結果,進一步強化對台灣事務的實際管轄,通過具體行動體現中國對台灣的主權地位,打擊“台獨”分裂勢力,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