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龔鵬程:儒學復興 頗多亂象

http://www.CRNTT.com   2009-02-10 07:44:40  


臺灣佛光大學教授龔鵬程
  中評社北京2月9日訊/鳳凰網日前登載記者王魯湘對臺灣佛光大學教授龔鵬程的訪談文章“龔鵬程:儒學復興 頗多亂象”,全文如下:

  王魯湘:儒學一向被認為是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象徵。時至今日,儒學在國內引發了一波一波的熱浪,此起彼伏,誕生了一批標誌性的建築,啟動了一系列的儀式活動,捧紅了一大批明星式的學術人物,儒學似乎成了可以解決從經濟秩序到道德體系,從文化意識到社會制度一切難題的靈丹妙藥。當我們油然而生文化大國國民意識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下,儒學復興的到來是不是已經有揠苗助長之嫌?那麼我們的學術界準備好了沒有,社會的條件從實的制度到虛的文化心理,是不是也已經都具備了條件?怎麼樣才能使儒學真正地復興,儒學又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重返中國?所有這些問題,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臺灣的著名學者龔鵬程教授。 

  王魯湘:龔鵬程先生是一位奇人。他是一位奇人就是,你們從金庸的武俠小說裡頭看到的某一種類型的人物,其實龔鵬程先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一個原型。他是一個文質彬彬的儒雅的一個飽讀詩書的一個文人,同時又是一個武林高手,而且還和三教九流,臺灣的各種黑幫江湖,關係還很密切。您為什麼從小時候好像看上去是一個不良少年,和人打架鬥毆的人,能夠後來成長成為這樣的一個學者? 

  龔鵬程:我只是不適應制式化的教育,所以這種年輕時候的叛逆或者鬥毆等等,其實是我們在對於現代化的這種教育體制的不適應,但是我因為很小讀過孔孟的書,所以我基本的人生的準則跟方向並沒有偏離。 

  王魯湘:我跟龔鵬程先生是同庚,我們都是1956年生人,屬猴,但是龔鵬程先生從小飽讀詩書,而我要到19歲才聽到孔子和孟子這個名字.我想這大概就是海峽兩岸傳統文化的一種狀態在我們兩個人身上就是一個鮮明的比照。據我所知,在臺灣的國民教育中間,儒家經典所占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是嗎? 

  龔鵬程:當時國民黨到了臺灣去以後,所實施的教育,正如您剛剛講的,儒學變成一個國家意識形態,跟當時的三民主義結合起來,他就會強調,三民主義是延續孔孟之道。不過臺灣因為它從清朝以來,它本來就是一個儒家型社會。

  王魯湘:對 

  人窮困的時候都是一定怨天恨地罵爹娘 

  龔鵬程:忠孝節義等等,它是變成一個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這時候,再給他一點儒學教育,感覺上並不是那麼樣地抵觸,它的弊病也就不那麼明顯,但是它有沒有弊病呢?當然還是有的。譬如說我們一個東西好吃,但是規定你非吃不可,每天都得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