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 |
44座資源枯竭城市的生死劫 | |
http://www.CRNTT.com 2009-04-23 08:10:35 |
“煤都”阜新:種菜養豬也是條活路 從1987年開始醞釀到今天,22年間阜新的經濟轉型始終有一個首要目標:安置就業。這對於非資源型城市,也有著參考意義 《望東方周刊》記者山旭 | 遼寧阜新報道 大棚裡的機器轟轟作響,但這並不影響原新邱露天煤礦職工郭軍在一旁酣睡。他的手上,幹活用的帆布手套還沒來得及摘下。 郭軍的妻子說,2002年他們從阜新市裡搬到這個叫碱巴拉荒的村子種大棚後,就沒有中斷過這樣辛苦的勞作。 那年夏天,剛剛下崗的郭軍和妻子、工友們一同到阜新市府大院要“說法”。 “有個姓李的市領導當天就把我們領到碱巴拉荒,說這就是你們的明天和希望。”7年後,郭軍的妻子向記者講起那一幕時,還有些興奮。 那會兒,正是碱巴拉荒風光的時候。這個遠離城市的小村莊成了阜新人的希望:無論市委書記還是普通工人,都寄望於它的模式能夠拯救這座衰老的煤城。 碱巴拉荒對於其他資源型城市的意義,甚至還吸引了國家領導人的關注。 但是,2003年,幾乎全中國都知道了礦工們離開碱巴拉荒的消息。 掰著手指頭算了算,當年和郭軍一起來到碱巴拉荒的上百戶工人,如今只剩下十幾戶。離去者空出了大棚,不過仍有人不斷從城區裡尋過來,在這些塑料薄膜建築的溫室裡培育著自己的未來。 “八大井”倒了 郭軍來到碱巴拉荒的時候,他的熟人裡幾乎沒有不下崗的。 那時,阜新“八大井”開始倒閉、破產。這八座煤礦的開采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國之前,在礦上當工人曾經被看作“鐵飯碗”。 “八大井”的煤產量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減少,阜新礦務局自1994年拖欠職工工資,時間最長的達19個月。 到2002年下半年四個大礦倒下後,阜新不到80萬城市人口中,超過15萬人下崗、失業,20萬市民生活在低保線下。 郭軍的19年工齡被1.9萬元“買斷”,他隨即跟著工友去市裡上訪。 根據來自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字,這一年中國47個以煤炭產業為主的城市中,已有20個屬於資源萎縮或枯竭,其中資源接近枯竭的有14個。 加上經營不善等原因,大型國有煤礦紛紛倒閉、破產。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