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謹慎不懈 迎接復甦曙光

http://www.CRNTT.com   2009-08-17 11:51:49  


香港經濟復蘇初露曙光
  中評社香港8月17日訊/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天在《文匯報》 發表文章“謹慎不懈 迎復甦曙光”。他表示:“上星期五(八月十四日),政府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經濟在第二季出現3.3%的按季增長,結束了對上四個季度的收縮狀況。經濟的按年跌幅亦從第一季的7.8%大幅收窄至第二季的3.8%。正如我在三個月前指出,第二季度出現的反彈,說明香港經濟充滿韌力。大家走過了經濟最壞的時候,但我們仍然不能鬆懈,我們要抓緊時機,才可捕捉曙光初露的復甦勢頭。”  

  過去幾個月,全球經濟漸漸呈現“綠苗”,歐美地區的經濟收縮情況有所紓緩。最令人欣慰的是內地經濟在國家強而有力的刺激措施帶動下,內部需求更形蓬勃,令經濟增長重拾較快的勢頭。香港整體出口在第二季有所改善,很大程度是由於輸往內地市場的出口在近月恢復正增長。此外,香港市民在金融海嘯的巨大衝擊下,仍保持信心,也是本地消費環節得以維持較為穩定的另一重要力量。 

        政府措施取得成效 

  去年爆發環球金融海嘯時,其深度和廣度使人難以樂觀。政府先推出一系列“穩金融、撐企業、保就業”的措施,適時的百分百存款保障有助穩定金融體系,香港並無出現歐美地區的金融動盪;政府推出的信貸保證計劃,至今已為約11000間中小企業,紓緩信貸緊絀問題,這筆總額接近400億元的貸款,亦間接地保障了這些企業僱用的20萬名員工的工作機會。我們亦採取了反經濟周期的策略,在經濟收縮時加快公共工程和提供工作及培訓機會,以擴大政府開支來刺激經濟。自去年至今推出的紓困措施,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5.2%。連番措施,都能夠起提振經濟和信心的作用,也對勞工市場起穩定作用。故金融海嘯發生至今,香港整體職位流失只有二萬五千個,遠小於十年前亞洲金融風暴時同期流失的十萬個職位,失業率上升的勢頭在近期也得以緩和下來。 

        提防風險和波動 

  目前外圍情況已較年初時穩定。而中國內地經濟迅速復甦,繼續成為世界經濟亮點,周邊因素顯然對香港有利。不過,環球經濟仍然存在不穩定的因素:歐美金融機構的“毒資產”仍有待徹底解決、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相互之間的負面因素仍然存在、環球股市在一輪急升後能否持續、資金流向變化對經濟運行可能產生的不穩定性、人類豬型流感擴散的變數等等。所以,我們絕對不可掉以輕心,應繼續盡全力為市民提供穩定向好的經濟環境。我相信,推動經濟發展,克服金融海嘯,將是未來特區政府最優先處理的議題。 

  我必須再一次指出,香港經濟雖然已初露曙光,但失業率是滯後指標,經濟一日未恢復正增長,失業率仍面對上升壓力。不過,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對就業市場已起到穩定作用,將有助減緩失業的升勢。故此,政府會繼續貫徹“穩金融、撐企業、保就業”的政策,務求減低市民和企業所承受的衝擊,為經濟復甦鋪路。我有信心,隨明年大型基建工程逐漸進入施工階段,即使屆時外部需求仍然呆滯,這些基建工程將會為本港經濟復甦注入新的動力。 

                   走出風暴陰影 

  經過今次經濟危機,使我們更清楚地了解我們的處境,社會更重視提升競爭力。要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我們的眼光必須具前瞻性,要為香港的中長期經濟進行籌劃,利用我們的優勢,進一步推動香港經濟升級轉型,以及發展既有優勢又有前景的行業,使香港邁向全面性的知識型經濟。我們必須繼續深化與內地的經貿合作,特別是在大珠三角區域整合上加強合作,亦要致力於開拓新興市場,為香港企業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此外,在供給層面,我們必須強化人力資源、鞏固制度優勢、加快進行基建工程,從而繼續提升總體競爭力。 

  面對金融海嘯的挑戰,香港的經濟制度表現了極強的抵禦力,香港的企業發揮了極佳的適應力,而香港的市民亦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克服困難。跟亞洲金融風暴時相比,現時香港的經濟基礎更為鞏固,而勞工市場的調節能力更為迅速。我相信香港經濟最終必定會走出金融風暴的陰影,經過今次的考驗,我們的實力將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