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華西村巨資籌建世界第15高樓?

http://www.CRNTT.com   2010-01-15 09:58:53  


 
  大廈主體由三個圓柱形樓體拼成,取意“三足鼎立”,里面有五個空中花園和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為主題的五層會所和旋轉餐廳,中央頂部設有一個直徑50米的球體,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預計總投資25億元。

  25億元,對僅依靠鋼鐵、電廠、毛紡、化纖等工業年銷售就達到300多億的華西村,並不算大數目。此外,華西在旅遊、房地產、物流等第三產業的投資上,還有將近百億的收入。根據華西村提供的數據,兩者相加的產值是450億元。

  由於老書記農民出身的特點,“不喜歡欠別人錢”,華西村一直嚴格禁止負債經營,因此,華西村幾乎不向銀行貸款,也不存在外債一說。

  吳仁寶在每日例行的給遊客和考察團作報告時,提到此事,不無驕傲地說,華西村將所有的開支刨光除盡,今年還能剩下30億元。“我們拿去25億修樓,還有5億元剩下,5億元,等於一個縣級市一年的財政收入!”講到這裡時,坐在講台上的老書記,單手大力往下一揮,觀眾席底下頓時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相比老書記的豪邁,吳協恩則顯得謹慎許多,他用了約半個小時給時代周報記者詳細講解了華西村的產業鏈和收入狀況,以證明華西村有能力蓋這棟大廈,並表示,做這件事情時,村民都已經知道並理解。

  “我們修這個樓可以改善居民生活質量,何況,這樣可以節約土地。”吳協恩說,由於多代同堂,華西人一直喜歡住大房子,這占用了工農用地的土地資源,雖然農民喜歡腳踏實地的感覺,但他相信可以用大樓里的生活質量、用經濟杠杆來解決這個問題。

  建高樓不如改善民生?

  2008年,在特意選擇的黃道吉日里,大樓開始動工。但從動工的那天起,有一種隱隱不滿的情緒在華西村周圍飄動。這,來自於華西村兼並的村落。

  21世紀初,組建“大華西”是華西村史上的一件大事。

  2001年—2002年,華西村分批將周邊20個村合併,組建成“大華西”。大華西村有3.5萬人口,面積達35平方公里,足以比上一個鄉鎮。而當年華西村的富足,也讓組建大華西村的計劃,得到被合併村村民全票通過。這些村落,被俗稱為“周邊村”,而以前的老華西村,則被稱為“中心村”。

  周邊村村民希望能夠在華西村的帶領下,共同富裕,過上跟華西村一樣家家戶戶分別墅、分小車的生活,但未能如願。

  兼並後的改變,的確是有的。華西村委委員吳蘊芳介紹,周邊村在合併至“大華西”後,村委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老人發放養老保險金,周邊村居民開始和中心村村民享受同等每年300斤的大米,以及糧油、其他生活用品等約2000元的生活補貼,還有每年一次的免費體檢。吳蘊芳說,在福利方面,華西村一年給周邊村發放的花費超過了7000萬。被徵地的居民,華西村會為他們新建住宅區,這一片區的房價,會因為他們被徵地給予一定的優惠。

  但這些改變,並不能讓周邊村的居民滿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