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華西村巨資籌建世界第15高樓?

http://www.CRNTT.com   2010-01-15 09:58:53  


 
  “上班掙的錢也不多。”老陳是一名周邊村村民,在村里的工廠幹了幾年後,他選擇了跑黑車,每天在村口搭載好奇的遊客游覽華西,每次100元。在老陳等周邊村居民看來,他們跟中心村的村民存在著巨大的差別,而最大的差別是,中心村的村民擁有股份。

  老陳抱怨,中心村的村民個個可以靠每年的巨額分紅得到別墅和汽車,而周邊村的村民卻只能自己掏錢購買,中心村村民的房子都已從普通別墅換到了歐式別墅,而他們周邊村的有些村民卻因華西村發展而遭遇拆遷,買不起房。

  周邊村民也曾試圖變成中心村民,但鮮有成功者。根據華西村的規定,加入華西村戶口,除非你有較高的專業水平,或者對華西村有貢獻。按程序先須由企業推薦,再由黨委會評議,每年的名額只有兩到三人。

  種種落差,讓周邊村村民心中有些不平衡。周邊村一位姓章的村民說,以前還發生過有周邊村村民對房價不滿意而給領導寫公開信的事件。當時鄰鎮的向陽村為村民提供的房子只要1萬多,而華西村為周邊村民提供的房子雖然是別墅,但動輒就要20萬。村民把公開信貼在金塔旁的牆上,“結果就是這個人做檢討。”老陳說,對於這些“不公平”,他們也沒辦法。

  而此時華西村拿出25億蓋大廈,更讓周邊村人覺得心中添堵。“雖然說入住的人還沒定,但肯定不可能是周邊村村民。”周邊村村民章某不滿地哼了一聲。在他們這些周邊村居民看來,用來蓋大廈的25億元更應該用在周邊村,為他們改善生活條件,發展經濟,而不是去搞“空中農村”—他們偷偷給大廈起了這麼個名字。

  相比周邊村村民們的腹誹,外界的質疑更加激烈和直白。除了質疑資金來源、建樓動機,吳仁寶四子一女都在華西村或華西集團擔任高管的背景,被再次反覆提起。有人甚至毫不客氣地認為,華西已經變成了一個家族企業。

  對此,吳協恩顯得很坦然:“如今外面有質疑,很正常,他們沒來過華西村,不知道這裡的真實狀況。”

  言及自己曾全票當選村支書,他表示:“的確有老書記的原因,但大家也是看我的實力。”他解釋,當初他其實不太願意去做這個領頭人,因為責任太重了。在當選前,他跟父親談了一次,吳仁寶讓他不要多想,只要把村里的事情一心一意做好就行,“社會上像我們這樣的家族是越多越好。”

  至今,吳協恩認為,集體資金統一使用更有整合後的優勢。集體不缺資產,個人也富裕,這樣的集體控股、個人參股的模式很健康,並不需要去改變。“別人怎麼說無所謂,這樣的模式就是最適合華西村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