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四成香港市民租房住

http://www.CRNTT.com   2010-07-18 08:51:49  


公屋有效地為大批買不起商品房的市民解決了居住的問題
  中評社香港7月12日訊/“香港是亞洲第一個提供高層大廈作為廉租房的城市。屋邨居住人口密度大,提供公共設施方面就有規模效應,從而成功實現低成本配套公共設施,既節約公共開支也讓公屋居民生活便利。”香港《紫荊》雜誌新一期刊出了劉韜的“四成香港市民租房住”,文章內容如下:

  這幾年,雖然香港經濟起起伏伏,但樓價一路上漲,租房成為市民普遍的居住方式,有四成港人租房住。當中,29%的人租住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公屋”,約11%的人租住私人物業。餘下六成人是住自購物業,但其中18%買的是政府建造的“居屋”,真正買得起商品房即“私樓”的,大約38%,低於租房一族。 

      租房原因未必相同

  買不起樓租房 大學剛畢業的小何在一家公司做行政助理,月收入8,000多港元,在紅磡租了一個“蝸居”,11平米,月租2,700港元。這是一幢老式唐樓,有電梯,小何租的屋子在頂層8樓,屋主將原本不到30平米的單位改成兩個小套間出租,都帶衛生間。小何租了其中一間較小的,一張床、一張寫字?、一個小衣櫃,一台冰箱,把這個小空間擠得滿滿當當。

   “雖然小點,倒也夠用,反正剛畢業,沒什麼負擔,關鍵是位置好,價格合適。”小何說。

  作為解決居住問題的主要手段之一,租房的“門檻”畢竟要比買房低得多,特別是在香港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年輕人投入社會往往只能從租房開始。李嘉誠都說,自己買的第一套房子,也是在工作了10多年後才完成的。像小何的小房子,基本上是香港租房的最低起點。當然,千把塊錢租住一個宿位,比如“籠屋”這樣的,不在本文的討論之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