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朝鮮戰爭紀念“靜悄悄”

http://www.CRNTT.com   2010-07-12 11:52:38  


 
“聯合國軍的悲劇”

  由此看來,美國似乎很少從朝鮮自身的特點來考慮朝鮮的局勢。

  1950年1月,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宣布了美國承諾保護的“防禦範圍”。朝鮮不在其範圍之內。而在此幾個月前,美國作出了有爭議的決定,就是從南朝鮮撤軍。

  佐治亞大學的朝鮮問題歷史學家威廉.W。施托伊克說,這反映了中央情報局乃至整個華盛頓的想法,即莫斯科重要,漢城或平壤不重要。

  施托伊克教授研究冷戰問題三十多年,多次到朝鮮半島尋訪考察,撰寫了《朝鮮戰爭反思》和《朝鮮戰爭:一段國際歷史》等書,是美國當今朝鮮戰爭研究權威之一。他對朝鮮戰爭的基本觀點包括:朝鮮戰爭對於西方改進軍事裝備以及擴大美國的全球軍事義務起到了重要作用;朝鮮戰爭有多次機會可能演變為更大範圍的衝突,由於多方的秘密政治壓力才沒有擴大化;朝鮮戰爭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望;從長期來看,朝鮮戰爭增大了中蘇分裂的可能性;在參與朝鮮戰爭的大國中,蘇聯是最大的輸家,它在國際共產主義陣營中無可爭辯的領導地位受到削弱。

  不過,他說:“經過研究之後,我對麥克阿瑟產生了強烈的反感。他在仁川登陸確實應給予大力肯定,盡管當時沒有遭遇強有力的抵抗。但是作為一個外交史家,我認為從某些方面來說仁川登陸是個不幸。成功登陸導致軍事態勢迅速發生逆轉,沒有給雙方開展有效外交斡旋的時間。仁川登陸後,聯合國軍必然向北挺進,這是個悲劇。”

  施托伊克教授指出,二戰和越戰結果都是明確無疑的,但朝鮮戰爭不然。他說:“實際上,美國贏得了這場戰爭,實現了最初的目標,就是將北朝鮮軍隊趕回到“三八綫”以北。不幸的是,我們後來改變了這個目標。”

  1953年,朝鮮戰爭雙方簽署了停戰協定,但是沒有簽署和平協議。美國早就與中國和俄羅斯握手言和,但是朝鮮半島問題至今仍未解決。斯坦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主任申起旭說:“朝鮮戰爭常被稱為‘被遺忘的戰爭’,其實並非如此。韓國‘天安號’軍艦沉沒後,朝鮮半島局勢急轉直下,可見朝鮮戰爭實際上是‘未終結的戰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