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華語電影“翻拍新浪潮”滿含危險

http://www.CRNTT.com   2010-07-22 10:50:34  


《少林寺》等數部經典老片將被翻拍
  中評社北京7月22日訊/“明年4月份以後,好萊塢公司就可以在內地直接發行影片,僅僅依靠翻炒剩飯,不可能贏得內地觀眾。對於任何一個電影市場來說,原創作品都是支撐這個市場的根本基石,如果我們從創意源頭就輸了,那麼面對即將到來的市場混戰,靠翻拍吃老本的中國電影,又該如何獲得觀眾?”此間《東方早報》登載影評人張小北的評論文章“華語電影‘翻拍新浪潮’滿含危險”,其內容如下:

  對電影行業來說,翻拍經典一直是長盛不衰的舉動。即使在好萊塢,翻拍或續集影片都占據了每年電影產量的很大比例。對於成熟電影市場來說,翻拍無疑是投資風險最小的一種選擇,因為很多投資人相信,過去曾經導致成功的那些因素,現在仍然會起作用。雖然就市場的具體表現而言,這種投資心理並沒有得到票房數據的堅定支持。

  中國電影市場自從2009年駛入快車道以後,翻拍經典也開始成為一種常態。《新龍門客棧》、《倩女幽魂》、《少林寺》、《精武英雄》等等,都在2010年開始被翻拍或準備被翻拍。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下,這種翻拍無非是“百花齊放”之一角。但在一個原創極端缺乏,新鮮血液亟待補充的電影市場中,相當部分優質電影資源被用於翻拍老經典,就不是正常的市場現象了。

  作為一個飛速發展的電影市場,難道我們的題材就如此匱乏?並非如此。這種一窩蜂式的翻拍,其實反映了當下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個尷尬現狀:當中國電影市場飛速發展,急需大量商業類型片填補市場需求時,中國電影卻因種種原因,還來不及形成類型片生產能力。解決市場供需矛盾,最快捷、最穩妥的辦法,就是調用有限的電影資源,去翻拍過去成功的類型片。

  但為什麼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轉向了經典的香港電影?除了內地缺乏類型片傳統,直接導致翻拍對象匱乏外,也和當下操刀內地電影生產的主力──北上的香港影人有著直接關係。

  無論是《新龍門客棧》、《倩女幽魂》還是《精武風雲》,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生產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即使像《少林寺》這樣的經典影片,其幕後主創班底仍然是香港電影人。當內地電影市場出現需求真空後,大批經歷過商業類型片實戰鍛煉的香港影人陸續北上,開始成為這個特殊過渡時期的中堅力量。細看最近幾年內地電影市場上的主要商業類型片,香港電影人在幕後操刀的占據了大多數。

  但心浮氣躁的內地電影資本忽視了融合香港影人的電影技巧和內地市場的文化特點,結果導致了大批無論趣味還是質量都只能用“古怪”和“粗糙”形容的電影產生。在經歷過2009年的狂躁之後,面對越來越排斥粗制濫造影片的內地觀眾,“人傻、錢多”的內地電影資本如何團結“速來”的香港影人,繼續瓜分內地電影市場,並攜手對抗虎視眈眈多年的好萊塢,翻拍香港經典影片也就成了最快捷,同時也是最短視的選擇。

  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預計將會達到百億元規模,但在這百億元票房之中,只有50億元左右的票房是國產電影貢獻的,而即便是這50億元票房,有多少是因為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又有多少是靠中國電影自己的發展掙來的?這些都值得中國電影業深思。

  由於歷史原因,內地電影長久以來一直缺乏商業類型片的生產能力。從2002年的《英雄》開始,張藝謀、陳凱歌以及馮小剛這三位導演順應市場需求,開始相繼轉向商業類型片的拍攝。他們在創造票房神話的同時,也將內地稀缺的電影資源消耗殆盡,直接扼殺了內地電影行業新鮮血液的再生能力。雖然隨後寧浩憑借《瘋狂的石頭》殺出重圍,但他也是得益於劉德華的電影新人扶持計劃。《瘋狂的石頭》後,諸多跟風之作無一成功。除了某些不可複制的市場因素外,由於缺乏相對寬鬆的創作環境,以及電影資本對完善內地電影生產體系的漠視,導致內地新人缺乏鍛煉,從而紛紛在市場上折戟沉沙。而這又導致了另一個惡性循環:內地電影資金更不看好內地新人,從而讓內地新人更加缺乏鍛煉機會。

  而香港電影則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種缺憾。香港電影曾經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培養出了一批經驗豐富的電影製作人。饑渴的內地電影資金和眾多的香港熟練技工結合在一起,簡直是順理成章。但是對於廣闊而複雜的內地電影市場,北上淘金的香港影人並無能力和耐心去仔細了解和融入,因此將香港電影市場的經驗照搬至內地市場也就成了臨門一腳的法寶。

  只是,如果只關起門來血拼內地市場,這種急功近利的投資舉動或許還可以短暫地蒙一下內地觀眾。但明年4月份以後,好萊塢公司就可以在內地直接發行影片,僅僅依靠翻炒剩飯,不可能贏得內地觀眾。對於任何一個電影市場來說,原創作品都是支撐這個市場的根本基石,如果我們從創意源頭就輸了,那麼面對即將到來的市場混戰,靠翻拍吃老本的中國電影,又該如何獲得觀眾?

  但危險與機遇並存。內地新興力量蓄勢待發,香港有志之士也在積極融入華語電影產業鏈各個環節。加強對類型片叙事規則的掌握,重視對原創故事的版權保護,尊重中國電影市場的特有規律,正視一直存在並且還將存在的審查體制,中國電影在即將到來的市場大戰中,還是有機會和好萊塢電影進行面對面對決的。因為,只要我們能夠提供同等質量的產品,中國觀眾永遠愛看中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