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實現包容性增長須去經濟增長的GDP化

http://www.CRNTT.com   2010-10-11 08:29:53  


 
  中國之所以要關注“包容性增長”,原因在於,內部發展的高度不平衡,不同群體所分享的社會公共服務高度不均等,貧富差距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儘管在過去的30餘年中,中國經濟創造了世界少有的增長奇跡,貧困人口比例因此亦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以基尼系數所表示的貧富差距非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大,目前已經達到創記錄的0.48,高於世界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如果把中國的城鄉差距、地區差距、群體差距考慮進來,中國的發展其實就是世界的縮影,換言之,是一個“不包容性增長”的典型。

  文章指出,發展和分享的不平衡性,其後果在中國已顯露無遺。造成此種不平衡性的根源,源於中國長期實際奉行的“GDP主義”。把發展簡單理解為經濟增長,把經濟增長簡化成GDP。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務,極端點說,就是一切為了 GDP,一切服從 GDP,一切服務於GDP。如果說在改革初期,實行“GDP主義”情有可原,因為那時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做大蛋糕,那麼,在進入新世紀後,尤其最近幾年,中國的中心工作就應該轉向怎麼分好蛋糕。但雖然從中央到地方,也在強調發展成果分享的公平性,要著力解決影響民生的各種問題,提高收入水平,而且也做了一些政策上的糾偏,加大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力度,等等,但從實際效果來看,不是很明顯,社會的貧富差距有繼續惡化的趨勢和危險。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問題積累的時間太長,小幅度的解決根本不起作用;再如,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由於方法不當和政策失誤,又在製造新的問題,或加重惡化原來的問題。根源還得從“GDP主義”中尋找,而不僅僅是分配改革不到位。

  GDP之所以成為一種大家服從的“主義”,是因為圍繞GDP,形成了一整套政策體系,從而迫使人們不管願意與否,都要把GDP的增長放在首位。而在這套政策體系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政績考核以GDP為一票否決的指標。政績考核好比高考,高考決定了中國的基礎教育圍著它轉,GDP就是中國官員的“高考指揮棒”,政府政績好壞,官員能否升遷,全系於GDP,GDP增長快,不好也好;GDP增長慢,好也不好。想想看,這樣去考核官員,官員當然只會關注GDP,凡是有助於增加GDP的辦法,官員都會全力以赴;凡是無助於增加GDP,則會消極以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