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不會“說話”的中國大學校長

http://www.CRNTT.com   2010-10-15 12:13:50  


 
  深圳大學校長章必功在致辭中說:“你要堅信,人海陌生,質地溫暖。只要你能夠與人為鄰、與人共舞,社會上就有許許多多的熱心人等你結識、等你合作”。這段頗為溫暖的演講卻被網友們評價為“高中作文範文”——當年廣東高考作文題目即為《與你為鄰》。

  在親切與歡笑之後,校長們還表達了些什麼?這的確成了一個問題。1980年代的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即對這一代新風表示了憂慮。他說,這是從一種套話走向了另一種套話,實不可取。原來那套,八股生硬、官腔十足;現在這套,濫發情感、浮誇輕佻,做這樣的致辭,“有失大學校長的身份”。

  校長講笑話,的確受歡迎。但一片歡樂之後,公眾對校長致辭的期待不僅僅局限於“親切”和“潮流”,更希望能聽到治學之理、修身之道乃至兼濟天下之法。打破舊八股遠遠不夠,人們真正期待的還是能夠代表大學精神的致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今引領新風的校長們,還是不會說話。

  南方周末記者就此請根叔發表看法,根叔再三推托,還特別叮囑記者:正面的別說,負面的可以說。

  要說負面的評價,算評論人士袁岳的評價最直接:“我要說,能脫稿,說感性點,這真的也算個進步,只是這個進步看起來真的夠寒磣的。”

腔調演變:從革命鼓動到領導指示

  “先是簡化自己的言論,爾後導致思維的退化,最後是個性化的表達能力喪失殆盡”。

  與其說校長變了,不如說外界希望校長們有所改變,哪怕只是換幾個詞、多用幾個排比、多發一點溫情。大學校長們別扭的腔調,大家早就聽膩歪了。那麼,中國大學校長們的致辭腔調是如何演變的?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全國山河一片紅的革命鬥志與熱情之下,開學典禮聽到的大都是戰鬥的號角。

  1958年9月17日,郭沫若向總理周恩來匯報了他親筆起草的中國科技大學開學典禮致辭內容,周恩來說:“可以,是施政方針了”。

  參加當年開學典禮的學生史濟懷曾回憶,當天他看著郭沫若校長陪著聶榮臻元帥往禮堂裡走,他是跟在後面一起走進去的,聽完聶元帥和郭校長致辭,從那一刻起,他認識到,“把紅旗插上科學的高峰是中國科大與生俱來的使命。”

  聶榮臻說,中科大培養出來的學生,首先應該是忠實於共產主義事業,艱苦奮鬥,忘我勞動的、工人階級的戰士。郭沫若在致辭中談了對中科大的定位:“是一所尖端科學加共產主義的大學,也就是又紅又專、紅透專深的大學”;他還對學生提了一個特別的希望,“本校值得誇耀的是,在1600名同學中,黨團員占84%,同學們的政治品質和思想水平是有一定的高度的,但我們不能以此自滿。我們希望全體同學都能成為黨團員,隨著年齡和思想的成長都成為黨員,使我們的學校成為百分之百的黨校。”

  在那一年人民大學的開學典禮上,吳玉章也談了紅與專的問題:“只專不紅固然不對,只紅不專也是無用的。只紅不專,便是空頭政治家;只專不紅,就會迷失政治方向。”

  這些話現在聽來有些政治說教的味道,在那個時代卻都受到學生的激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