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善用資源 “派糖”不如雪中送炭

http://www.CRNTT.com   2011-01-06 13:38:05  


香港應該善用資源,長遠規劃。
  中評社香港1月6日訊/法學博士宋小莊今天在《大公報》發表文章“‘派糖’不如雪中送炭”。作者認為:“與其像澳門簡單派錢,與其如香港這樣那樣的豁免,倒不如劉迺強向兩曾(曾蔭權、曾俊華)提出的兩個建議:一是將強積金變為中央公積金,二是對東西兩條海底隧道進行徵用。”文章內容如下:

  香港又到了制訂新年度財政預算案之時。報載立法會各政黨正在摩拳擦掌,要逼政府開倉解困。港澳特區近年來幾乎年年“派糖”,好像這才算是“德”政。但卻沒有多少人問,到底如何才算雪中送炭,應當怎樣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對長遠才最為有利?

  
  先說強積金。政府2000年立法建立強積金,本來是一項為長遠著想的舉措,希望經過數十年的積累,能為退休人士提供生活保障,紓緩將來人口老化帶來的財政壓力。但強積金卻沒有配套措施,各自為政,各自收費,各自投資,各自結算,虧損了也沒有應對辦法。十年過去了,實在差強人意。即使沒有虧損,經過金融風暴的折騰,也沒有增加多少。對現在的退休人士而言,竟然未必能應付一兩年的生活。這種情況如果繼續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如果政府真為未來謀劃的話,應當將強積金變為中央公積金,由政府交給金管局統一管理,統一投資,免收管理費,並負責包底:(一)對現存的強積金進行審計,調查是否有“賺了是我的,虧了是你的”情況。(二)歸為中央公積金後,政府要求金管局每年爭取5-10%的回報,但不得少於5%。如少於此數,則由政府包底。(三)做到心中有數,可以謀劃長遠。到底什麼時候,公積金可以保障退休人士的基本生活,政府的社會保障負擔又將是多少,成竹在胸,這才是有作為的政府。由於政府手中掌握的資金增加了,對香港的金融安全應當是有益無害的。金管局在政府的領導和監管之下,相對於管理強積金的基金經理而言,市民可以較為放心。這才是德政。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