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發現東亞:從自由到威權再到多元?

http://www.CRNTT.com   2011-01-31 09:48:03  


 
自由民主和多元體制的差異 

  南方都市報:自由民主體制和多元體制有什麼區別呢? 

  房寧:在憲政體制層面上區別不大。區別是社會結構出現了根本變化。在自由體制的時候,社會處於前工業化階段。經過工業化形成了新的社會結構,新的利益關係出現了並逐步固定下來。多元體制是工業化後形成的新社會結構的基礎上的政治體制。也許在憲政體制上沒有什麼變化,但基礎變了。所謂基礎變了,最主要的就是社會利益結構不同了,是一種新的社會結構,有了新的“主流社會”,在這種新的社會結構當中,人們的心理結構不一樣,行為方式也不一樣。做個比喻,工業化前或工業化初始階段的自由民主體制好比是在起跑線上,那個時候的社會人們個個躍躍欲試,混亂而有活力。後工業化社會,好比是到了終點線,一切基本穩定了。以前沒有先後,爭先恐後的,現在基本上排定了“座次”,多數人就要維持這個秩序,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社會的保守意識就這樣形成了。 

  自由民主體制是社會大變動時代的自由政治制度,多元體制是以既得利益、既定秩序和保守意識為條件的自由政治制度。 

  南方都市報:如何評估社會運動在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房寧:我想你這裡主要是指所謂的“民主化”吧?!東亞五國一區政治發展中都有社會運動,但作用與影響大不一樣。有的國家,如韓國,應當說民主進步運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10年前印度尼西亞的轉型中雖也有一定的社會運動,但起關鍵作用的是精英集團的分裂。當年台灣的轉型是二者兼而有之,既有“黨外”運動、民主運動的推動,也有因國民黨內部分裂的重要原因。 

  2011年01月30日07:19南方網張傳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