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中申辦東亞運有利促進兩岸情感融合

http://www.CRNTT.com   2011-07-08 08:31:57  


 
  其實,台中市舉辦成功機會較高,不單止是前述的原因,還因為東亞奧委會的會員體較少,因而造成每個會員體輪流承辦的“壓力”較大,有的會員體如蒙古、關島的承辦能力較弱。而有的會員體卻舉辦了多次,如中國已在上海舉辦了首屆,並將於二零一三年由天津承辦;而韓國、日本也分別由釜山、大阪舉行過,中國澳門、中國香港均已舉辦過。而中華台北作為東亞奧委會中實力排在第四的會員體,卻未曾舉辦過,當然是並不公平。因此,無論從何角度看,都應“輪”到她一次的了。

  但在過去,由於受“一個中國”政策的影響,中國奧委會和其他會員體對是否讓中華奧委會主辦國際性賽事,仍有許多顧忌。其中最關鍵的,一是作為東道主,是否會藉此在升旗禮中搞“偷襲”,分別以“中華民國國旗”及“中華民國國歌”代替“中華奧委會會旗”與“中華奧委會會歌”的問題;二是在開幕式中,台灣領導人出席並宣佈開幕時,是以“中華民國總統”或以各方均可接受的身份的問題。其他還有一些雖不是關鍵問題但卻也十分困擾的事情,比如台灣運動員在獲勝後,是否會身披“中華民國國旗”繞場慶功,及台灣觀眾是否會以“中華民國國旗”作啦啦隊道具的問題等。

  不過,從以往台灣地區已舉辦過的國際性賽事看,中華奧運會以至承辦城市都較為妥善地處理了上述問題。尤其是在高雄市舉辦的“世大運”,高雄市作為由民進黨執政,陳菊市長的意識形態還是較為偏向“台獨”,但為了辦好“世大運”,還是強烈壓抑了自己的意識形態,並為了能爭取到中國大陸派出代表團參賽,還跑到北京遊說,態度十分誠懇。正因為如此,中國奧委會並沒有計較什麼“民進黨掌權”及“陳菊市長的意識形態”的問題,派出了龐大代表團參賽,這讓陳菊市長的臉上有光。當然,陳菊市長和“高雄世大運”組委會也嚴格遵守“奧運模式”,馬英九在主持開幕式時也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有此成功經驗,相信可以作為在台灣地區舉辦國際性賽事的範例準則。

  當然,中華奧委會及台灣當局以至是承辦城市也知道,只要台灣有一次未能遵守“奧運模式”,日後倘要再申辦國際性賽事,就將會十分困難,無助於台灣“走向國際社會”。這就是唯物辯證法的道理:越是低調及遵守“九二共識”,就容易走出台灣,走向國際社會;越是高調,就將處處碰壁,寸步難行。馬英九推動“外交休兵”政策,而能保住現有的“邦交國”數目,並爭取到一百四十多個國家給予免簽待遇,及以適當身份出席世界衛生大會,是如此;陳水扁大搞“入聯公投”和“烽火外交”,卻引發國際社會避之不及,也搞砸了過去十分牢固的台美關係,也是如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