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匯率或步入雙向浮動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11-12-23 08:33:50  


  中評社北京12月23日訊/儘管11月份的貿易順差和FDI還在繼續增加,但11月份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減少了279億元人民幣,這是外匯占款連續兩個月負增長。與此同時,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從9月份的260億美元大幅下降至10月份的32億美元。這是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連續第四個月下降,並且在歷史上再次出現罕見的順差大於順收的情況。

  中國證券報發表桃花石投資董事總經理崔永文章表示,這些情況使得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發生逆轉,人民幣持續升值的預期得到逆轉。9月下旬至今的NDF市場數據顯示了人民幣較為強烈的貶值預期,尤其是11月30日全球五大央行聯手向市場提供流動性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竟然連續12日觸及交易下限,美元指數也連續反彈。

  長期以來,人民幣匯率改革所面臨的最為棘手的問題是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幾乎與升值畫上了等號。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央行為避免資金進一步湧入而啟動匯改,但匯改一旦啟動,人民幣對美元開始單邊升值,又導致資金進一步湧入。央行啟動匯改的本意是為了抑制資金進一步湧入,抑制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膨脹,但可能帶來相反的結果。

  文章稱,產生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的主要原因是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為了扭轉這一狀態,中國長期以來奉行的是擴大消費內需、降低國民儲蓄率、降低貿易順差的政策。經過長期努力以及美歐等主要貿易夥伴經濟環境惡化,經常項目順差與GDP之比在2007年達到歷史最高點的10.1%後明顯回落,2010年該指標為5.2%,2011年上半年進一步下降至2.8%。在資本項目方面,儘管FDI平均每月還保持80億美元的規模,儘管寬進嚴出的不對稱資本管制還沒有徹底改變,但受歐美主權債務危機以及國內緊縮政策的影響,短期資本還是開始外流。這使得資本項目順差大幅縮小,從而有效緩解了國際收支失衡狀況。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