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無核戰敗論”的起源

http://www.CRNTT.com   2013-10-06 12:06:41  


 
  在醞釀和平利用核能戰略同時,美國滲透日本新生代政治家的情報戰也活躍起來。哈佛大學出身、曾職屬麥克阿瑟司令部反情報機構(CIC)而經常在日本國會和各政黨活動的科爾頓聯繫中曾根,勸他參加基辛格組織的1953年暑期 哈佛大學國際問題研討班。中曾根當時就感到: 科爾頓對吉田茂首相持批判態度,其用意是“培養新的政治家”,就盯住了自己。此前,中曾根1950年6月去歐美參加國際會議和訪問,在美國還“碰巧”被安排住到了國務院日本處的一位官員家裡,受到熱情接待。這位外交官在1951年1月作為議和特使杜勒斯的秘書隨訪,中曾根就是 通過他向杜勒斯遞交了關於和約的建議書。對於日本政治家與美國的關係,福島核事故後中曾根在《朝日新聞》的專欄裡這樣反思:自己主張改憲和重新武裝,批評輕武裝、經濟優先的吉田路線是“對美從屬”;然而,雖然厭惡“對美從屬”,總還希望得到美國的某種承認或賞識。戰後日本就是掙扎於這種“兩面性”。無論如何“掙扎”, 中曾根最終把美國情報人員的安排視作機會, 1953年7月到哈佛大學參加了研討班;而對日本戰後歷史有重大影響的則是這次修學旅行的哈 佛外部分:參觀美國的核設施,在紐約與財界人士接觸。此時,美國的鋒能產業組織正在推動核軍事技術向民用轉移,中曾根感到應該迅速乘勢而上。到舊金山,他聽取在美國的日本物理學者 嵯峨根遼吉(40年代初曾經建議日本的陸軍、海軍技術部門組織原子彈研究,其所在的物理化學 研究所的回旋加速器被美國占領軍搗毀並扔到海裡)的意見:確立國策,制定法律,拿出預箅——否則像樣的學者不會靠攏。

  取經回國,中曾根秘密展開預箅案的研討。他深信:既然受左翼學者控制的學術會議總是否決研究和平利用核能的意見,就只能用政治的力量打破困境。本來,中曾根所在的改進黨太小,無力單獨在國會推動預算和法律議案;但此時吉田茂首相的自由黨議員席位不過半數,其預箅和 法案如果沒有改進黨的合作就不能成立。因此,中曾根和同黨密謀:在1954年3月預算成立之前突然提出計上核能項目的預算修正案,逼自由黨同意。成功的關鍵在於保密,如果洩漏就可能遭 到學術界和新聞界的痛打。結果恰如所願,自由黨不得不接受在臨表決之前中曾根等人的突襲,預箅修正案在茫然之間得以通過。

  這個最初的核能預算包括研究費補助23500 萬日元、鈾資源調查費1500萬日元等共3億日元。社會上流傳,中曾根等人說過“學者在那裡發呆,拿捆鈔票砸他們臉上叫醒”的話,似乎有辱斯文;卻也正如所料,日本學術會議一邊對沒得到通 氣表示“遺憾”,一邊就做出了合作的姿態。這樣,有關核能的調査、研究、行政組織以及談判接受美 國的濃縮鈾、參加美國的核科技人員培訓等等,都漸次運作起來。1955年8月,聯合國在日內瓦召開第一次原子能和平利用國際會議,中曾根等四名議員作為日本代表團的顧問參加。議員團會 後周游歐美數國,白天考察核能研究機構和燃料處理設施,晚上討論日本的相關立法工作。回國 後,他們組織超黨派的議員行動,在一兩年內推動了《原子能基本法》、《原子能委員會設置法》、《科學技術廳設置法》等多項立法,建構起核能開 發的行政體制並簽署了《日美原子能研究協 定》。

  這樣,日本核電發展的國家引擎啟動了。

  作者:劉建平 來源:觀察者網 題:《日本“無核戰敗論”的起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