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日本在中國的真實存在

http://www.CRNTT.com   2012-10-07 09:10:37  


資生堂化妝品深受中國年輕女性的推崇
  中評社北京10月7日訊/“在北京,人們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人都忙碌數倍不止;在東京,女孩們人手一只法國皮包。中日兩國要目不轉睛地盯著對方?不,兩國都是在與遙遠的西方交媾,恰是這一點上取得了罕見的一致性。最終,恰如兩國的人們要交談就往往要使用英語一樣,西方文明準則才是解開中日關係之鎖的鑰匙。”南方周末日前登載李海鵬的文章“日本在中國的真實存在”:

  在1980年代,由鄧小平、胡耀邦等主導的對日政策以開明豁達為特征,兩國之間雖偶有齟齬,關係始終還算良好。其時“中日友好”是主旋律,而《血疑》等電視劇風行中國,山口百惠更成為兩國共同的偶像。這一政策的核心,來自1978年10月23日鄧小平在訪日之旅中會見日本天皇時的友善表述:“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我們今後要積極向前看。”政論家馬立誠說:“沒有人比鄧小平更有資格說這話,因為他是曾經的抗日將領。”過去幾年中,中日關係卻經歷了寒冬。如今,“暖春”似乎又來。最重要的事實則是,在政治層面的不停頓的變化當中,日本在中國的存在和影響已蔚為大觀。

  既廣泛,又不夠深入

  在21世紀中國,日本文化是最值得販售的軟性商品之一。從陶瓷潔具、遊戲機到芥末豆,日本商品總是附帶著生活方式,催生著中國的亞文化。2007年,中日兩國貿易額達到2366億美元,與817座鳥巢體育場等值。中日兩國的任何一家百貨公司都不能缺少來自對方的商品,這些公司本身往往也彼此關聯。日本百貨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最近有所削弱,但生活方式上的影響仍然清晰——到沃爾瑪購物的人們各形各色,但是“最具時尚號召力的百貨店”伊勢丹的顧客們卻有著清晰的一致性。

  資生堂化妝品深受中國年輕女性的推崇,歐珀萊則享受不到同等美譽度,其實兩者屬一公司,僅因表面上日本風格的多寡,便決定了中國消費者的選擇。“日流”早已不局限於青少年當中。在大連和青島,日語被很多學校當作第一外語。日本料理店在全中國的城市中星羅棋布,前往蘇州高新技術區的“日本街”享受日本料理的中國顧客至少是日本人的兩倍之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