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洞悉全球經濟危機的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2-10-20 09:27:16  


 
  三、經濟危機的現狀及未來

  當前全球經濟處在什麼樣的狀態,未來又該如何發展?扭曲結構的終點在哪裡?

  與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相比,當前全球經濟結構的扭曲遠甚於彼時,這從四年來為了維持扭曲需求的規模,全球增發的鈔票以及增借的政府債務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2008年的金融危機,還只是很小部分的錯配產能開始清算,就被全世界範圍內更大規模的“吸毒”給暫時堵住了。

  那麼,這種極度扭曲的“毒品經濟”有沒有終點,為什麼可以拖得這麼久?就像個人借新債還舊債的龐氏騙局無法一直持續下去一樣,國家也是同樣的,它的債務上升當然也有終點。

  上面談到,在借債和印鈔兩種毒品中,借債的症狀是隱性和後集中爆發式的,印鈔的症狀是相對顯性和持續體現式的。因此在債券市場發達的國家,政府無疑優先選擇“借債”這種毒品,並且兩種交替使用。如果排除評級機構等外力導致的熱錢出入的影響,一國國債價格持續下跌一般代表著提取儲蓄的規模開始超過了新增儲蓄的規模,在這背後人口老齡化是個導火索因素。當提取儲蓄超過新增儲蓄時,就會讓持有的國債這種事實上不存在的“虛擬儲蓄”現出原形,於是被迫大規模印鈔將債務貨幣化,拉升國債價格。因此全球競相將債務貨幣化的所謂的“量化寬鬆”行為,也是借債這種毒品走向尾聲的一個信號。那麼印鈔毒品走向尾聲的信號是什麼?----物價。最終能夠有效阻止印鈔毒品的,只有飈漲的物價這個因素(特別是普通消費品價格),在此之前,如果沒有特殊因素的制約,全世界持續地印鈔吸毒難以避免。在這中間,物價有正反兩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物價上漲因素仍然是貨幣繼續擴張,而物價抑制因素是,當吸食毒品的速度被迫放緩時扭曲需求規模會下降,並導致斷斷續續的小規模錯配產能清算,促使機構和個人去杠杆(降負債)導致貨幣乘數下降。但在小規模清算下,物價上漲因素大都是超過抑制因素,因為只要物價漲速緩和了,就會給出更大的貨幣刺激空間。在正反物價影響因素的作用下,全球經濟將由滯脹朝著嚴重通脹的方向不斷螺旋式前進,中間伴隨著斷斷續續小規模清算的危機,直到最終再也無法承受進一步吸毒,迎來扭曲結構的大規模清算。

  全球扭曲結構何以持續了這麼久,這得從全球貨幣體系說起。雖然每個國家的印鈔和借債都在扭曲該國經濟,並產生跨國界的外溢作用,但真正能夠起到世界性毒品作用的,主要還是那些儲備貨幣,最大的當然是美元了。從以前英鎊的衰弱,到美元必然的衰弱,一切都不是秘密,這是依賴特殊貨幣地位,不斷借債和印鈔吸毒的必然結果。我把美國靠祖上積累擁有的美元特殊地位,比喻為美國人民擁有一個超有錢老爸,在不受約束的情況下,從長遠來看好事卻一定會變成壞事,雖然憑借美元地位,用幾乎不用成本的紙幣和所謂的國債跟其他國家交換真實勞動,表面看似乎占盡好處,但在如此容易來錢的情況下,兒孫們就會變成四體不勤卻大手花錢的人,表現為持續巨額經濟賬赤字,產業大量外移,直到坐吃山空,最終會把祖上積累的美元信譽給損耗光,這不代表兒孫們都願意這樣,而是因為美元未受制度約束的必然結果。美元體系之所以維持這麼久,跟德日韓製造以及中巴製造的迅猛增長密切相關,90年代之前,以德日韓為代表的製造業迅猛增長,很大程度抑制了美國印鈔借債吸毒的外在症狀(物價、國債利率),那麼90年代之後,以中巴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製造業迅猛發展,就成為抑制吸毒症狀的主要力量了。特別是中國的市場化改革讓第一人口大國的勞動生產率飈升,商品生產能力呈現爆炸式增長,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貨幣供應增長,這是延緩美元泡沫的最大支撐。現在這一支撐因素已經消失,就象技術進步一樣,當甲的技術水平跟乙的水平差很多的時候,甲可以通過向乙學習實現跳躍式提高,但是當甲靠近乙的水平時,這種跳躍式提高的因素就消失了。90年代之後中國產出增長的最大功臣—“市場化改革”在達到一定階段以後,對勞動生產率的拉升作用已經見頂回落,而另一個在中國商品供應飈升中居次要作用的勞動力人口增長因素,也已經越過了高峰,除了中國,像巴西印度等新興大國的市場化改革對勞動生產率的提升作用亦相似。這就決定了,接下去已經沒有強力的商品供應增長因素來抵消貨幣的增長,也就是說增發多少鈔票,滯後一段時間就會在物價上體現出來,特別是普通消費商品的價格。

  全球經濟的扭曲主要可以分為三種:一是國與國之間的扭曲。即本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應該是均衡的商品互換,因為干預變成了部分國家靠借錢過度消費,而另一部分國家過度生產並積累紙上債權,造成產能在國別之間扭曲配置的失衡結構;二是現在和未來的扭曲,現在和未來本來應該均衡生產均衡消費,因為赤字財政干預變成現在過度消費,未來痛苦緊縮重建儲蓄,扭曲了正常的儲蓄轉化為投資的自我造血式良性循環,造成產能錯配;三是行業之間的扭曲,因為通脹以及為維持毒品式的增長支撐,導致某些行業的產能錯配特別突出,如房地產、基建投資等等。三種扭曲交叉雜糅一起。

  相應的清算也包括這三大類的清算。第一類清算是指資源在國別之間的重新配置,是在過度消費的債務國(原來少生產並靠借債和印鈔支撐透支消費的國家)和債權國(原來過度生產而較少消費國家)之間的清算,這種自然清算的結果是,原來少生產的國家要重新生產,而原來過度生產的國家則減少生產,兩類國家實現均衡的商品交換。清算過程無疑是痛苦的,因為資源重新配置不像機器設備由一個房間搬到另外一個房間那麼簡單,它意味著原來透支消費的國家,各種資源包括勞動力、土地和機器設備等要大量地由原來的消費服務業轉移到工業生產上來,這意味著企業的破產和重建,勞動力的失業、培訓和再就業過程,反過來,原來過度生產而較少消費的國家則對應相反。由於經濟全球化,沒有國家能夠免於這種清算,包括那些貿易平衡的國家。第二類清算,資源在消費和積累之間的重新配置,主要指一國內部的清算,國債的財富幻覺消失後,國民需要重新為未來儲蓄再投資,減少消費。第三類清算,是指資源在行業之間的重新配置,資源要從干預下錯配突出的行業比如說房地產基建相關行業,轉移到其他行業中去。危機時,三類清算將會雜糅在一起,都意味著錯配產能的破產重組以及勞動力的失業和再就業過程。

  全球扭曲經濟結構最終大規模清算不可避免,這也是經濟恢復健康的必經之路,不存在無痛苦的特效藥。是繼續大劑量吸毒以拖延逃避,將更多資源浪費在那些錯配產能上面,進一步堆積政府債務和機構隱性壞賬,並最終迎來大爆發,還是理智面對現實,有序制定危機應對方案,主動迎接痛苦,減少清算的無序和混亂,這是全世界都無法回避的。清算的過程雖然痛苦,但危機終究會過去的,只要我們應對得當,始終秉持人本和互助精神,並在清算中推進實施後面的拯救出路,那必將是地球和人類浴火後重生的過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