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社會、行政體制改革與中國的經濟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12-12-18 10:03:56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撰文《社會、行政體制改革與中國的經濟增長》指出,在中國的環境中,體制的改革包括經濟、社會和行政等方面。通過體制改革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的中等增長,從長遠看,會促進經濟、社會和政治三者之間的平衡。這種平衡不僅可以造就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能造就一個健全良好的社會治理結構。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下一步的經濟改革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政治問題。詳論如下:

  社會體制的改革和中等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在很多人那裡並不是很清楚的。這裡,人們首先要把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區分開來,從而把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區分開來。中國早期的改革者並沒有做這種區分,他們簡單地把社會領域視為是經濟領域,把經濟政策應用到社會領域,已經導致了無窮的惡果。

  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好是西方新自由主義的高峰時期,不可避免受到這種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中國的經濟改革就是要從原先的計劃經濟轉型成為市場經濟。新自由主義在引導中國經濟改革方面扮演了積極的作用。但是,新自由主義進入中國之後,很快就有了中國變種。人們把新自由主義簡化成為GDP(國內生產總值)主義。在國有經濟領域,新自由主義遭到了龐大的國有企業的強有力的抵制。但在社會領域,新自由主義則長驅直入。結果,應當高度市場化的經濟領域沒有足夠的市場化,而不應當市場化的社會領域則高度市場化。

  1990年代中期之後,新自由主義首先進入醫療領域,使得這個領域成為暴富領域,其主體醫院、醫生、制藥商成為暴富者。直到2003年,中國一半以上的居民還沒有醫療保險。1997年亞洲發生金融危機,當時的人們把應付危機僅僅理解成為維持高GDP增長,結果導致了教育領域的產業化。在中國的傳統中,家長為了下一代,可以不顧一切投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