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社會、行政體制改革與中國的經濟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12-12-18 10:03:56  


 
  大部制改革的下一步就是要向社會分權。大部制改革之後,政府規模並沒有縮小。隨著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職能的強化,政府規模面臨擴大的壓力。要控制政府規模的擴大,就要把大量的行政審批權下放給社會,人們可以稱之為“政府功能的民營化”。正如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放小”政策和中小國有企業的民營化,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政府功能的民營化也同樣會有效促進經濟的增長。同時,這個過程也是政府的轉型過程。政府在把權力下放給社會的同時,發展和強化政府監管社會的功能。

  行政改革的另一方面, 就是行政決策透明化,包括行政預算的透明化和行政決策程序化。首先,行政預算的透明化。花每1元錢都應當有記錄。這樣一來,政府對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撥款就有根有據,減少浪費的可能性。其次,行政決策應當遵守中立,大家看得見摸得著的程序。比如,政府給教育科研專項撥款或對產業結構升級的補貼,採用公開招標的形式,不在申請方的身份、地域、所有制加以限制。 

不取消“小社會”何來公平公正

  在行政體制改革中,還必須有一項特殊的改革,那就是特權的社會化,打破公共服務領域的特權階層。政府官員(或者“小社會”),一直在享受著特殊的社會保障、醫療、教育和住房。這些“城堡”內部的公共服務,產生著無窮的弊端。這個“小社會”一直在大量消耗著甚至浪費著本來應當讓全民共享的資源。現在所增加的資源,例如養老保險的很大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都流向這個“小社會”,造成了大社會補貼小社會,或者窮人補貼政府官員的局面。不取消掉這個“小社會”,不管如何強調公共服務,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也只會是空中樓閣。

  經濟改革是實現長期中等經濟增長的前提條件。經濟改革可以從三個層面進行,即結構層面、體制層面和政策層面。這裡,政策層面的改革最為容易。不過,正如上面所分析的,政策因素儘管仍然重要,也繼續推動經濟的發展,但其對經濟增長所能發揮的作用已經在下滑。可持續的中等經濟增長,最終還是要依靠經濟結構的平衡。但是,經濟結構的平衡需要很長的時間。用政策手段來調整經濟結構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決定性的。因此,必須把重點轉移到體制的改革上。

  在中國的環境中,體制的改革包括經濟、社會和行政等方面。通過體制改革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的中等增長,從長遠看,會促進經濟、社會和政治三者之間的平衡。這種平衡不僅可以造就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能造就一個健全良好的社會治理結構。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下一步的經濟改革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政治問題。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2-12-18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