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習近平訪俄的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13-03-22 09:23:47  


 
  此外,中國也沒有對西伯利亞實行人口侵略,儘管許多記者和專家一直這麼說。居住在俄羅斯的中國人——不管是合法還是偷偷的——大約是30萬人。在1917年革命前,居住在俄國的中國人數目遠比這多。

  但是,在表面之下,雙邊關係繼續存在隱憂,這部分是拜歷史因素所賜。中國的民族主義者一直沒有忘記俄國帝國主義的侵略,而許多俄羅斯人則一直對“黃禍”有強烈的恐懼,儘管蒙古人征服並統治了中國,而最終卻被被俄羅斯人驅趕出境(更不用說中國人從未入侵俄羅斯)。

  隱憂更重要的原因是俄羅斯遠東外貝加爾(Trans-Baika)地區的人口負增長趨勢,以及對中國實力膨脹的擔憂(這是中國所有鄰國的共同感受)。事實上,一些專家的看法不是沒有理由的:如果西伯利亞當前近於停頓的經濟趨勢持續下去,世界將經歷第二次、大規模的芬蘭化,這一次將發生在東方。這或許並非一個國家所能遇到的最壞情形,但也不是俄羅斯人所願意看到的。俄羅斯人自視為超級大國的觀念早已根深蒂固。

  這一情景並不是不可避免的,也必然不是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會晤時心中所想的。幾乎不可避免的經濟減速和需要推行新的增長模式,正讓中國陷入身份危機。

  然而,俄羅斯顯然面對更嚴重的身份危機感。俄羅斯克服了後蘇聯時代的衝擊,現在已經復甦。但是,過去六年來,俄羅斯一直處於不知何去何從的狀態,沒有戰略,沒有目標,精英階層對未來也沒有形成一致的願景。

  對中俄關係來說,這一根本的不確定性或許是個好消息。雙方領導人都可以預期對方不會製造新問題,甚至在地緣政治問題上給予“消極支持”。比如,在敘利亞問題上,兩國向世界證明了我們的確生活在一個多極世界。新的石油和天然氣合同對兩國經濟也有幫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