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一個“震不滅”的國家:日本防震手册大起底

http://www.CRNTT.com   2013-04-23 11:15:42  


 
  15:14,日本政府緊急災害對策本部成立,此後不斷舉行救災會議。到了18:42,一支調查團開始向宮城縣進發。自衛隊承擔了大部分救災任務。根據防務省截至3月20日零點的數字,共有106600名自衛隊員參與救災。出動飛機535架,艦艇57艘,已經救助19400人。另外,自衛隊承擔的責任還包括飛機收集信息、給水支持、人員和物資的運輸、調查團的運輸、為媒體提供直升機視頻傳輸、核設施災害處理等。其出動人數幾乎占總數22.8萬多人的一半。自衛隊甚至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兩大突破:3月14日,歷史上首次為救災而成立統合任務部隊。此後因為人手不夠,更是首次征召預備自衛官和快速反應預備自衛官參與救災。目前已有6500預備役人員有意參與救災。

  遺憾的是,日本救災在最初的一周內顯得力度不夠。一些報道顯示,大批擠在避難所裡的災民缺乏食物、水和燃料。一些老人在避難所裡因為寒冷和饑餓而死去。

  《華爾街日報》3月中旬引用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OCHA)稱,日本現在至少有160萬家庭無水可用,43萬人無家可歸,暫時住在疏散中心。OCHA表示,由於天氣寒冷,且沒有乾淨的水和衛生設施,很多人染上了痢疾等疾病。

  “在這個事情上,日本人的面子似乎更加重要。”一位日本在華學者向本刊記者如此評價。所謂的“面子”在旅日學者俞天任眼中則被解讀為執政的日本民主黨內閣與官僚集團不合,自身又缺乏行政管理的經驗。一方面民主黨對官僚的打壓嚴重地削弱了日本各中央官廳之間原有的聯絡機能,另一方面“拍腦袋”決策,破壞了早已擬定的災害對策中的規則。使得向災區的物資調配、運輸出現重大問題。

  另一重要原因是,地震引發的福島核電站危機消耗了日本政府巨大精力,令其無暇顧及災民。3月17日晚,約300人在東京澀穀區代代木公園集會,舉行大地震以來第一場的反政府示威,示威者高喊“菅直人政府是凶手”,要求立即關閉核電廠、向災民運送糧食等。這樣的遊行,在日本被認為是極為少見的。直到3月20日前後,國外媒體觀察者們才逐漸改變批評,認為日本的救災“初見成效”,災區的物資匱乏稍有改善。

  日本共同社駐華記者鹽澤英一則告訴本刊記者,很多西方媒體的報道並不準確。目前政府呼籲志願者不要盲目去現場,從現場發來報道說,燃料和食品缺乏,可是並沒有到那麼多人會餓死的地步。“當然可能很多人指責政府不給力,可要知道這次跟阪神大地震的不同之處在於,上次地震面積沒有這次廣,這次的避難所是上次的幾倍,而且分布得比較廣,難免救助會帶來困難。”他指出。

  儘管不盡人意,根據制度和法律的慣性,日本的救災、災後恢復重建各項事宜次第展開。就像在打一場被推演過無數次的戰役,各種繁雜的問題都已經被考慮到並制度化了。根據日本內閣3月14日發布的文件《有關對“日本東北地區太平洋沿岸地震”所涉及受災地區進行物資援助的經費使用》稱,以前,受災地區的物資籌措都是都、道、府、縣的知事根據災害救助法來置辦,當地也會承擔一部分費用。

  但此次地震、海嘯的雙重毀滅性打擊卻是史無前例的。再加上數次大的餘震,“使得地方自治體的機能顯著降低。作為災害救助的基礎力量的地方自治體,自主努力變得頗為艱難。”以茨城縣重建為例,認定符合《受災者生活重建法》中對自然災害的定義,該法適用於茨城縣。住房全毀的家庭和住房被毀壞嚴重的家庭,根據其申請將適用相應的受災者生活重建支援制度。“根據被毀程度提供的支援金,以及根據房屋的重建方法提供的追加支援金將由財團法人都、道、府、縣會館來支付”。

  而3月13日內閣防災擔當、總務省、法務省共同發出的《政令第十九號》則明確了為保全受災者的權益而實行的特殊處理辦法的相關法律。這些措施包括延長行政權益的有效期,駕照等相關認證證件有效期延長至2011年8月31日。免去未能在規定期限內履行其行政義務的人的責任。同時暫緩辦理相關法人的破產手續,截止日期延長至2013年3月10日。

  在鹽澤英一看來,可能過一個月會迎來更多對於日本政府的批評,但目前最重要的是解決眼前的事情。“對於這次危機大家會好好反思與總結的,就像每次遇到的那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