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拜登批評中國何以引起風波

http://www.CRNTT.com   2013-05-24 12:17:13  


拜登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演講現場
 
  從要求拜登道歉的理由來看,其中可能存在誤會

  拜登在演講中有這樣一句話“You cannot think different in a nation where you cannot breath free. You cannot think different in a nation where you aren't able to challenge orthodoxy, because change only comes from challenging orthodoxy. (在這樣一個國家,你不能另類思考,你不能自由呼吸;你無法挑戰正統觀念,因為改變只來自於挑戰正統觀念)”

  張天璞在人人網的日志中寫道,“這句話里用的是nation這個詞,這一點是最讓我氣憤的。因為英語中nation指的是‘民族’的意思,和country,state是有區別的。country, state更強調的是一個國家整體的概念,甚至帶有指政府的意思。”他認為,用了“nation”,就牽扯到一個族群甚至說種族,也就是說,拜登的意思不是說中國不行而是你中華民族不行。

  實際上,揪住一個措辭不僅太過敏感,而且這樣的糾結本身可能也站不住腳。英國著名刊物《經濟學人》有一篇文章用很大的篇幅否定了中國留學生的看法,認為美國人並不講究這樣的區分,在很大程度上,“nation”和“country”是可以混用的。美國的詞義辨析中,也有這樣的解釋——“While the terms country, state, and nation are often used interchangeably, there is a difference”(多數情況下,這幾個詞是混用的)。

面對批評,敏感憤怒不如聞過則喜

  中國留學生把拜登的批評理解為是對自己的批評,也沒錯

  拜登在演講中說“他們(中國)的問題是巨大的”。

  而“中國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中國人的問題”,或者準確的說,“中國的問題”主要是由部分中國人造成的。即便你不是那“部分中國人”,如果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愛國者的話,也應該擔負改變的責任,在“中國的問題”中不能置身事外。

  中國留學生群體向來以“愛國”著稱,那麼面對批評,沒有高高掛起、沒有無動於衷,而是產生了情緒反應,這也正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