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戰略大視野下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3-04-15 14:04:13  


  中評社北京4月15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黃靖的文章《戰略大視野下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作者認為,在雙方實力日趨均衡的形勢下,中美兩國在不損害對方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在共同關切的問題上進行對等的利益交換,已經成為維繫中美關係的主要方式。詳論如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要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決心和信心”以及“摸著石頭過河的耐心和智慧”,來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應該如何詮釋和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呢?

  近兩年來,隨著美國高調“重返”亞洲,尋求戰略“再平衡”,南中國海、東海風波驟起,“阻遏中國”老調重彈。但局勢的發展卻耐人尋味。一方面中國在領土問題上保持強硬,步步為營,寸步不讓;另一方面美國卻堅持在領土爭議中不持立場,要求和平解決爭端。中美之間唇槍舌劍,但交流頻繁,鬥而不破;亞太各國則普遍拒絕“選邊站”。結果,南中國海、東海雖有風雲,但無雷雨。

  這樣的局面,揭示了中美關係的現實基礎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長期以來,由於中美之間實力懸殊,中國主要是通過促進和發展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來維繫雙邊關係。即便是在發生重大危機之時(如1996年台海危機、1999年“炸館”以及2001年“撞機”等),中方也竭力避免同美國硬碰,而是在最大限度保護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求同存異,化解危機,保持中美關係的穩定。

  但是,由於中國持續快速發展,美國則在債務危機和“反恐”陷阱中難以自拔,中美兩國實力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亞太地區以至整個世界的戰略格局也隨之改觀。在雙方實力日趨均衡的形勢下,中美兩國在不損害對方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在共同關切的問題上進行對等的利益交換,已經成為維繫中美關係的主要方式。其目的在於維護基於戰略平衡之上的和平與穩定。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最近以來中美在朝鮮核武問題上相互磋商配合,支持聯合國對朝鮮的制裁決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