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市場失靈了?

http://www.CRNTT.com   2013-09-27 11:12:51  


 
  作為投資銀行的研究員,筆者研究和拜訪過至少上百家公司,從未見過一家公司能夠滿足“完全競爭”的四個條件,甚至沒有一家能夠滿足哪怕其中的一個條件。這意味著,現實中的市場都不是有效的,用教科書的語言講就是“市場失靈”了。同樣根據教科書中的標準定理,市場失靈要靠政府干預,但在現實中的企業一提起政府干預就頭疼不已,避之唯恐不及,這又是為什麼呢?

  問題出在“完全競爭”和“有效市場”的概念上。正像另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哈耶克所指出的,“完全競爭”實際上是完全沒有競爭,教科書中的概念沒有抓住競爭的實質。哈耶克問道,如果企業像假設(1)所描述的那樣,生產完全相同的產品,那麼它們用什麼來競爭呢?靠什麼來贏得消費者的貨幣選票呢?現實中的企業靠差異化而不是相同的產品在市場上競爭,差異化的目的是形成暫時的和局部的壟斷(是的,競爭需要壟斷!),從而獲得暫時的和局部的定價能力,將自家產品的價格定得高於行業平均,以賺取高於行業平均的利潤,如蘋果公司所做的那樣。現實中的競爭以否定假設(1)為前提,並且必然走向否定假設(2),企業不會是市場價格的被動接受者,而總要試圖“操縱”價格。

  現實中的企業也不可能接受假設(4)。用通俗的語言講,完美和對稱信息的市場就是沒有任何商業秘密的市場,企業對於競爭對手的情況了如指掌,蘋果公司知道三星的技術,三星掌握蘋果手機的所有產品細節。在這樣的假想情況下,企業之間的競爭將完全消失,剩下的只是相互抄襲而已,甚至連抄襲也進行不下去。當商業秘密全部公開時,沒有人會去做研發和創新,因為創新將很快被仿制,創新者無法回收研發投資,新產品和新技術就此絕跡,去抄誰的?又去抄什麼呢?

  創新原本是為了推出其他廠家沒有的獨特產品,以便獲得局部和短期的壟斷定價權和壟斷利潤,如我們上面剛剛討論過的那樣。創新者會通過申請專利和內部控制,千方百計地保守秘密,保密時間越長,賺取利潤越多,保密或者製造不對稱信息是競爭的必要手段,而“完全競爭”所假設的充分和對稱的信息恰恰破壞了競爭,使競爭成為不必要和不可能。廠家保密就是人為設置進入市場的技術壁壘,把競爭對手擋在門外,這樣做的結果是“完全競爭”的假設(3)——不存在進入和退出壁壘——也不成立了。

  所有假設在現實中都不成立,“完全競爭”淪為課堂里的虛幻概念,但危害並未到此結束。黑板經濟學家製造出一個完美境界,再以這個“太虛境”(《紅樓夢》語)為標準,衡量現實世界中的經濟活動,凡偏離完美境界的就是“市場失靈”,就需要政府進行干預,將現實改造為想象中的完美世界,起碼也要盡可能地接近完美世界。

  依照信仰的或科學的美好理想改造社會,由此而產生的悲劇在人類歷史上屢見不鮮。11到13世紀,西歐的基督徒發動十字軍東征,目標為奪回聖城耶路撒冷,在人間建立上帝的國,神聖的事業很快演變為對東方各民族的掠奪和殺戮,連基督徒也不能幸免。上世紀60年代,中國依照共產主義的宏偉藍圖,大搞集體化和公有化,“大躍進”變成了經濟發展的大倒退。

  黑板經濟學家從假設出發,推導出“有效市場”和“市場失靈”,並順理成章地在“市場失靈”的地方引入了政府干預,從而賦予政府更為廣泛的職能。這樣的研究和制定公共政策的方法遭到了科斯的嚴厲批評。科斯指出,所謂“外部效應”和“公共產品”等“市場失靈”的概念是多餘的和有害的,拋開“市場失靈”的概念,我們可以更為準確地界定政府的職能,可以更為有效地處理外部效應問題,以及更為有效地提供公共產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