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外媒期待中國改革細節 分析微妙措辭背後深意

http://www.CRNTT.com   2013-11-14 11:05:00  


 
  “雷聲大、雨點小”嗎?

  “中共三中全會公報雷聲大雨點小?”英國廣播公司的一篇分析提出了疑問。文章稱,有專家認為,會議公報內容沒有出人意料之處,傳遞信息也無甚新意。還有外媒盯著公報裡的“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黨的領導”等話語,質疑中國的改革舉措。“德國之聲”13日在標題中說:“說好的改革呢?”《華爾街日報》說:“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報中對政治改革只是一筆帶過”,“在三中全會前的大規模鋪墊之後,結果令人失望幾乎不可避免”。

  對此,澳新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13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公報的信息量比較大,外國人感到一下子很難消化,從公報的表面來看,對於中國了解不深的人來說,似乎看不到什麼特別突出的亮點,但如果把該報告仔細閱讀和研究,就會發現其中蘊藏著巨大新意,體現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機制創新”與“政治改革”。

  劉利剛認為,除了新機構國家安全委員會,以及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國還果斷地在政治上強調了法律的相對獨立性,以防止地方政府對政治經濟干預過多,導致最後經濟的呆賬讓國家買單。這樣的行政與司法方面的政治體制改革緊扣中國國情,務實地向前邁了一大步。

  “缺少一本中國共產黨詞典”,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13日承認,中國共產黨倡導深入改革,但是人們始終還沒有真正讀懂北京的政策,這些會議文件的用語是深奧的,內容是龐雜的。

  當然,更多媒體不這麼抱怨。台灣《工商時報》社論說,大陸經濟改革進入深水區,累積三十幾年盤根錯節的利益交錯,的確讓經濟改革顯得極為困難。但是我們看到中國領導層仍然以強大的決心,不斷為改革創造條件,不斷進行結構性的革新;一些終極理念雖然看起來還很遙遠,但是高舉改革大旗的強烈企圖心,令人動容。

  美國《紐約時報》也評論說,會議宣布建立的兩個新機構表明,中共領導人意在避開效率低下的官僚機構,克服更深層次經濟改革可能會帶來的阻力。會議已釋放信號,打算全面改革許多根深蒂固的政策。經這次黨內會議討論的改革的完整清單預計會在接下來幾天對外公布,不過,即便中國歡迎經濟領域出現更多的市場力量,黨的統治地位必須保持在第一位。“最重要的是,堅持黨的領導,”會議公報稱,“膽子要大、步子要穩。”

  “穩”是一些俄羅斯媒體對中國改革的正面評價。俄《報紙報》13日評論稱,全會做出的決定將徹底改變中國現行的經濟模式。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表示,中國實施的每項改革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俄羅斯也實施了許多經濟改革措施,由於過於激進,效果並不好。而中國政府從來都是實施循序漸進式的改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