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三中全會回答了什麼樣的經濟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3-11-19 10:14:11  


 
  這次三中全會重新強調市場的主導地位,強調十四大以來市場化導向的改革。《決定》強調,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之前,執政黨及其政府對市場的定位,就是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這次使用“決定性”作用,就是要避免出現政府隨意進入市場領域,取代市場。

  同時,這一表述也明確了經濟改革的方向是市場化,而非私有化。這裡,既要超越傳統左派以“國有化”為核心的經濟思維,也要超越西方新自由主義以“私有化”為核心的經濟思維。用市場化改革來解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哪一類型的企業,都需要引入市場機制,都必須通過競爭來獲得生存和發展。從很多國家的經驗來看,就企業來說,所有權並不是根本,競爭更為重要。

  但鑒於政府有天然的傾向支持國有企業,除了市場化,還必須用法律的形式規定國有企業的空間範疇。要對國有企業作科學的分類。一些領域例如自然壟斷領域、公共服務領域、社會性很強的領域及其對國家具有重大戰略的領域,可以由國有企業來主導。不過,國企主導並不意味著政府主導,主導國企運作的仍然必須是市場;國企主導也不是排除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到這些領域來。除了這些領域,其他領域都要開放給民營企業。要用法律的形式把國有企業關在“籠子”裡面。國有企業邊界的法制化可以避免再次出現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國企到處擴張,從而破壞國企與民企之間結構失衡的情況,有利於國民經濟的平穩可持續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