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薛理泰:安倍強勢作為 北京得大於失

http://www.CRNTT.com   2014-02-05 09:15:18  


 
  不久前,日本文部省(教育部)決定修改教科書內容,並在新的中小學教材內加入日本政府在領土上的強硬主張,以加強下一代日本人的“愛國意識”。教科書鑒定調查審議會已經決定把釣魚島以及竹島(韓國稱為獨島)為日本固有領土的主張納入課本中。《產經新聞》並批判了內容客觀的日本課本:“現有的一些日本教科書列出中、日雙方的主張,在描述東海尖閣諸島時,還注解稱那是中國也主張領土主權的島嶼。”

  綜上所述,日本同中國的抗衡涉及各個領域,呈現全面性和持續性的特點,似乎要以舉國體制同中國一決雌雄了。中、日抗衡之所以由釣魚島爭端演變成一場國家意志的全面的較量,究其實質,乃二十多年以來日本經濟始終欲振乏力,而中國綜合國力蒸蒸日上,涉及今後中、日兩國究竟由誰來執亞洲之牛耳的大問題。看來至少在現階段,中、日抗衡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了。

  至於中國政府如何應對中、日爭端,則基於經濟實力急劇膨脹,先進武器競相面世,國力與昔日大相徑庭,況且也面臨國內民眾的壓力,因此中國的底線也與過去迥異。一言以蔽之,中國處理釣魚島爭端的既定立場退無可退,即使美國支撐日本,據信中國也不會再輕易後退了。

  今年是甲午年。兩甲子前,中、日兩國爆發海、陸大戰。今日兩國能否避免歷史重演,惹人注目。如今唯有美國尚能對此噩夢成真的前景起到舉足輕重的遏製作用。《孫子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此即談到處理一場軍事危機,頭等的辦法是鬥智,以謀略挫折對方的戰略意圖,二等的是在折衝樽俎的外交行動中制勝對方,三等的是以軍事突襲擊敗對方,最下等的是攻城掠地。

中國“伐交”漸占上風

  時至今日,姑且不說“伐謀”,看來中國在“伐交”上漸占上風了,亦即美國在中、日爭端中的立場發生了不利於日本的變化。倘若日後情勢演變證實了筆者先前的判斷,則北京高層終於有望實現“借力使力”的謀劃。

  美國有關“重返亞洲”或者“力量再平衡”的決策和行動,就對中國的針對性而言,僅是“防”而已,尚未臻“抗”的階段。如果日、中兩國發生軍事衝突,戰火波及日本本土,美國勢難袖手旁觀,從而可能同日本聯手,陷入同中國的一場高強度的衝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