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東亞會走向一場“准冷戰”嗎?

http://www.CRNTT.com   2014-02-04 10:03:58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2月4日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東亞會走向一場“准冷戰”嗎?》分析認為,隨著國內政治環境的變化,中日兩國會尋求機會改變關係,但至少從近來的發展趨勢看,中日間更有可能演變成為“准冷戰”狀態;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准冷戰”也不是一件多麼壞的事情,因為准冷戰比冷戰好,比熱戰更好。詳論如下:

  近來中日關係持續緊張,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在今後數年內,兩國關係能夠得到有效改善。中日關係從小泉純一郎任首相之後就一直沒有正常過,兩國針對對方的民族主義也始終處於高漲狀態。只有在日本民主黨鳩山由紀夫當政的短暫時間,兩國關係才略有緩和。自民黨的安倍再次當選首相後,兩國關係在不長的時間內全面倒退和惡化。兩國糾紛儘管是圍繞著釣魚島展開,但衝突領域遠遠超出領土糾紛,涉及歷史問題、教科書修訂、靖國神社、慰安婦、經濟貿易、軍事戰略等各個方面。並且各個領域的問題都緊密相關,一個領域的問題會引發另一個領域的問題,互相激化,互相惡化。從目前的狀況看,人們看不到在哪一個領域,兩國關係可以得到改善。

  同時,中日關係牽一發動一身。中日關係不僅僅是簡單的雙邊關係,而是涉及中、美、日三大國的關係,也涉及這三大國和其他國家的關係。在經濟層面,中、美、日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三大經濟體,東亞已經成為世界的經濟重心,這種局面今後很長時間裡很難改變。無論中日之間還是中美之間,一旦發生嚴重的公開衝突,世界經濟勢必遭受嚴重甚至是毀滅性的影響。中美兩國都是世界核大國,日本也是具備核武能力的國家。一旦發生熱戰,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中日關係的惡化已經引發了世界範圍內的憂慮:如何保障東亞的和平?有人甚至提出來,東亞需要一場類似美國蘇聯之間的冷戰,來遏制熱戰的爆發,保障和平。

  這種逐漸流行開來的情緒,與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圍繞著東亞整合主題所出現的樂觀情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1980年代以來,中國實行開放政策。1990年代初,蘇聯解體,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霸權。一個開放的中國和一個在全球急劇擴張的美國,有效推動了經濟的全球化。在國際舞台上,中國領導層一直實行鄧小平所提出的“韜光養晦”戰略,提出了各種政策話語例如“和平崛起”和“和平發展”等展示其做一個責任大國的決心。所以,一直以來,東亞的人們一片樂觀情緒,相信一個自由貿易、區域全面整合的時代已經來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