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經濟內生動力在新約束中增強

http://www.CRNTT.com   2014-05-15 08:45:05  


 
  三是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動力不再,培育新經濟增長點極為緊迫。由於房地產是一切經濟活動的基本載體,房地產價格高企勢必增加經濟活動的成本,進而導致社會價格水平的總體上漲。根據美國經驗,房地產租金每上漲1%,社會物價總水平上漲幅度約為0.25%。中國房價向租金、物價傳導不像發達國家那樣順暢,但是對整體國民經濟運作機制和價格機制的影響完全雷同。

  另外,根據經濟學供求原理,房地產價格提高將導致需求下降,不僅包括商業服務業、工業用地的需求下降,居民購房需求也會將少。經過近十餘年的快速上漲,中國房地產價格已經超過居民家庭平均收入的15倍以上,房地產產的租金收益率不足2%,遠低於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同時,中國住房供求已經進入基本平衡階段,大規模的需求衝動也越來越理性。

  整體看,中國房地產市場作為支柱產業的基本因素已經不複存在。如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這一時期顯得極為緊迫。

  四是分配不公引起全社會關注,收入分配體制亟待改革。2000—2013年,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整體呈擴大趨勢。其中2000—2003年,城鄉收入差距急劇擴大,由2.79倍持續擴大至3.23倍;2004年縮小至3.21倍,隨後又持續擴大至2007年的3.33倍,2008年至今出現波動並有所縮小,但總體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

  收入分配差距加劇的原因主要有:收入分配越來越向資源性和壟斷性行業傾斜,某些生產要素定價過高特別是管理要素存在嚴重的超分配現象,少部分高收入居民擁有越來越多的無法明確界定的灰色收入,國家機關、企事業的職務消費欠規範等原因造成某些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負責人收入過高,部分普通勞動者得不到應有的報酬,延長勞動時間、拖欠、克扣工資等情況屢有發生。

  經過30多年的經濟發展,中國居民的整體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高,對社會民生、生活質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證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擴大內需水平和推進經濟向成熟階段發展,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是已成為關鍵的一環。

  五是人口老齡化逐步加速,國內需求結構將面臨重大調整。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數據,中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8億人,占13.3%;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9億人,占8.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個百分點。

  中國人口結構表現出了快速老齡化的發展態勢。根據國際經驗,60歲以上老人占比超過10%,就算進入老齡化社會了。2000年中國每100個勞動年齡人口負擔15.6個老年人,甚至有研究測算到2050年則要負擔48.5個老年人。從社會保障支出看,1978年全國離退休人員社會保險福利費用總額為17.3億元,到1997年增加為2068.3億元,19年間增長了119倍。

  有人預測,到2030年,這一費用將達到73219.5億元,2050年將達到182195.2億元。日本經濟“失去了二十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老了,經濟活力不在。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到來,社會經濟的運行機制、需求結構將面臨重大調整。

  六是流動性增長進入弱平衡狀態,外部約束力量越來越大。貨幣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由於中國經濟經過30餘年的高速發展,客觀上要求人民幣在國際經濟往來中扮演相應的角色。人民幣國際化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但是應當看到,中國經濟30年的發展幾乎濃縮了發達國家二、三百年的發展歷程,多個相互聯結的發展階段重叠在一起。

  進入新世紀以來,加入世貿組織使中國經濟快速融入了世界經濟貿易體系,貿易國際化與價值創造階段重叠在一起。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開啟以來,中國幾乎同時進入了資產價格重估階段,人民幣國際化與資產價格重估、經濟發展轉型重叠在一起。

  從國際經驗看,無論是本國貨幣國際化,還是本國資產的合理定價,都存在著利益主體激烈博弈帶來的各種風險。截至目前,度過這兩個階段的發達國家屈指可數,甚至日本等國家在本幣國際化、資產價格重估、經濟發展轉型方面吃了大苦頭,失去了“十年又十年”發展。

  正是因為這一點,有些國家如新加坡堅決不走新加坡元國際化的道路。但是中國經濟體量大,人民幣國際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進程之一,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和加強風險防範。資產定價是國內利益的重新分配,而人民幣國際化是國際利益的重新分配,因而在推進過程中將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和阻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