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新理念新藍圖新動能新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16-03-19 08:31:10  


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新理念、新藍圖、新動能,新經濟催生新的增長點,令世界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充滿信心。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3月16日,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勝利閉幕,審議通過了 “十三五” 規劃綱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描繪了宏偉藍圖。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新理念、新藍圖、新動能,新經濟催生新的增長點,令世界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充滿信心。

  中國日報網刊登時評人蔡寧文章分析,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於實踐、善於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一是創新發展提供了經濟新動能。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體、高新技術企業為龍頭的新經濟,依靠創新驅動加快傳統動能的改造和新動能的成長,對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有重要意義。科技創新準確定位了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使中國經濟轉型更加清晰、有序。科技創新使產業由低附加值向“微笑曲線”兩端升級,有效提高了中國經濟的質量與效益。十八大以來,基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等的數字、網絡、智能產業茁壯成長,一大批基因工程、無人機、超材料等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中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4%,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年均增長9.9%和14.4%,三者的增速均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

  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是優化結構、改善品質、降低成本和加快融合,其核心主要是做好一個“加法”和一個“減法”工作。“加法”就是要發揮好管理、制度、技術等的創新作用,在改造傳統引擎的同時,打造新的引擎。一方面使傳統產業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方向轉變,突破發展的約束與瓶頸。另一方面培育新產業,生產新產品,創新新業態,使有效供給更有力。“減法”就是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通過去產能,實現資源的重新配置;通過去庫存,減輕經濟發展的壓力;通過去杠杆,降低經濟增長的風險;通過降成本,再次激發經濟的活力;通過補短板,提高經濟供給的效率。。

  三是簡政放權大大激發了市場活力。簡政放權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同時也是讓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關鍵。通過砍掉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將市場制度、行業準則、技術標準交給企業,交給生產者,交給消費者,拓展了市場創新的邊界,解開了產業發展的桎梏,激發了群眾消費的需求。通過營造公平競爭的市撤境,去除那些不該政府管的、束縛生產力發展的事項,把億萬群眾的勤勞和智慧空間拓展開來,解放了人民群眾更大的創造力。據統計,目前中國每天有近3萬個市場主體誕生,簡政放權大大激發了人民群眾的創業熱情,大大激發了市場的活力。

  文章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我們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信心並不是無依無據,只要堅持改革開放,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改革要活力,向創新要動力,中國的經濟便可續寫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