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特朗普一中政策的異變

http://www.CRNTT.com   2018-09-27 00:24:52  


 
  建立在以上三維架構之上的美國“一中”政策是一個充滿內在衝突性的龐雜體系,它同時包含拉中、親台和中立三種立場,採用了國家間協定、國內立法、非正式政策和政策輿論等多種形式,在近40年來的實踐中運轉良好,總體上對穩定中美關係和維護台海和平發揮了正面作用,但是也為美國以“和平解決”為理由干涉中國內政預留了政策空間。需要指出的是,這一政策的最大特點是其“兩面下注”(hedging)的模糊性,是將政治平衡術應用到充滿對抗性的台海問題的結果。“兩面下注”是美國官方的對華戰略論述,即美國“尋求鼓勵中國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同時也為其他可能性而兩面下注”,〔15〕在台海問題上,支持台灣就是美國所指的其他可能性。因此,應用於美國“一中”政策的“兩面下注”手法,使美國迴避了“是否衹有一個中國”的困難選擇,得到了較大的解釋空間和迴旋餘地,同時為美國唯一清晰表達的“以和平方式解決”的主張增加了道義性。對於這種明顯的內在矛盾性,美國國務院曾發表過一份書面聲明進行辯護,否認《與台灣關係法》和《八一七公報》有衝突,認為二者互補而且有相同的政策目標,即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16〕

  由於傾中與親台在本質上的矛盾性與對抗性,以及在政策上的不可兼用,美國的“一中”政策通常隨著形勢變化而有所傾斜。當中美關係向好、兩岸關係穩定時,該政策的“一個中國”取向會更強化,甚至會出現“棄台”論、要求重新審視《與台灣關係法》的聲音;而當中美關係緊張或兩岸關係失衡時,就可能出現要求強化美台關係、重新審視“一個中國”取向的聲音。但總體而言,在中美建交以來的較長時期中,“一個中國”政策保障了美國在台海地區的基本利益,它內含的正面與負面因素基本平衡和穩定。

  二、“特朗普衝擊”——美國“一中”政策從模糊化走向明晰化

  美國的“一中”政策以模糊、雙軌和彈性為特色,其政策效果建立在美國的總體實力及其在台海地區的戰略需要和長期干預之上。建交以來,美國在中美三個公報和《與台灣關係法》的微妙平衡中獲得了較大的折衝空間和利益保障,而所謂明晰化在絕對意義上意味著不再兩面下注,完全倒向某一方。這並不符合“一中”政策的設計初衷,但是,在不同時期的政策實踐中,美國對中國大陸或台灣的某種傾向性接近卻常常發生。特朗普上任後,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正朝著提升美台關係、對華強硬和防範的方向發展,呈現出不斷明晰化的跡象。 

  首先,“一個中國”的實質內涵不斷被架空。“一中”政策之所以成為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在於它包含有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所體現的“一個中國”原則以及美台保持非官方關係等實質內容。然而,特朗普對“一個中國”政策的理解簡單片面和急功近利,還未上任即輕率挑戰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他在2016年12月11日接受“福克斯周日新聞”電話採訪時聲稱,“除非我們能在貿易等問題上與中國達成一個交易,否則我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受‘一個中國’的限制”。〔17〕不僅首次將中美經貿摩擦與“一個中國”政策掛鉤,同時還傳遞出一個信號,即“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外交關係的中心基礎——人們所稱的‘一個中國’政策——已經到了該被重新審視的時候”。〔18〕他的對華政策顧問博爾頓(John R. Bolton)也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文章,公開主張重新審視“一個中國”政策,增加對台軍售,在台灣重新部署美國軍隊,以牽制中國大陸。〔19〕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