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三大因素支持中國經濟率先復蘇

http://www.CRNTT.com   2009-02-02 10:10:48  


中國早已成爲全球的“製造業中心”和“世界工廠”,具有穩定的基礎優勢。圖爲一汽大衆生産綫。
  中評社北京2月2日訊/此間《中國證券報》今日載文“三大因素支持中國經濟率先復蘇”,文章說,從當前的實際情况看,有三方面的理由可以判斷中國先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實現經濟復蘇:一是在實體經濟方面,中國具有扎實而穩定的基礎優勢;二是從總量上來說,中國擁有相對較雄厚的財政實力;三是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較小,中國經濟擁有穩定且可依靠的金融體系的强大支撑。全文如下: 

  今年初,英國《金融時報》對70名經濟學家進行了一項題爲“哪個國家能够率先走出經濟危機”的調查,結果是:“美國第一,中國第二”。 

  “誰會是第一個走出危機”無疑是一個非常吸引全世界眼球的問題。但是我們最關心的幷不是第一還是第二,我們更關心危機是否能在2009年畫上句號,我們是否能够較快走出危機以及恢復經濟增長的基礎和條件是什麽。當然,討論一下中國經濟可能較快恢復的條件,或者說中國憑什麽占據經濟恢復的先機,也是十分有意義的,至少可以增强我們戰勝危機的信心。我們認爲,以下三方面的理由將支持中國先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實現經濟復蘇。 

  實體經濟 具有穩定的基礎優勢 

  第一方面的理由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恢復經濟是恢復“實體經濟”,不是搞“虛擬經濟”。中國多年來致力于最傳統的實體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爲全球的“製造業中心”和“世界工廠”,而且中國製造在國際分工中占據的是最基礎的中低端産品部分。 

  在危機期間,收入大幅下降,購買力大幅萎縮,收入的變化對價格便宜的商品需求是非常敏感的。因爲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是必需的,所以危機期間低端産品的需求可能更穩定。這就是爲什麽美國汽車消費大幅下降,而沃爾瑪的銷售還是平穩。價格便宜的“中國製造”許多都是必需品,因此“中國製造”的外部市場不至于崩潰,許多一般消費品的出口可以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歷這一輪經濟“突變”,對高外需依存度增長模式的脆弱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全面拉動內需,防止經濟大幅下滑,推動經濟恢復增長已經成爲共識。這個共識的重要性有兩方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