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鄭永年:金融危機後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http://www.CRNTT.com   2009-03-23 07:16:33  


 
  很多年以來,中國在社會制度建設方面,過於強調市場的作用,而政府沒有承擔起其應當的責任。有些中國學者往往誇大裡根、撒切爾政府的新自由主義政策。我去英國考察過,撒切爾當政時,僅在幾個實體經濟領域進行了私有化改革,所有的公共領域,教育、醫療、衛生等私有化改革都失敗了。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在英國、美國都非常有限。西方民主是抵制新自由主義的有效武器。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第一個成功的國家是智利,是在皮諾切特專制的情況下進行的。皮諾切特通過專制的政府壓制勞工,為資本創造一個最大的空間。新自由主義實際是反民主的。正是由於皮諾切特這一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一方面為智利的經濟高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導致了嚴重的貧富分化,造成智利社會的長期動亂。在中國,沒有自由主義傳統,卻產生了新自由主義。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智利是中國的前車之鑒。中國政府目前擁有龐大的財力,應該集中這些財力來做幾件事,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否則,那麼多錢在國際金融體系中流轉,實在太危險了。社會制度是中央政府借此提供公共服務的機制。中央政府在社會制度建設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是說,不可以把社會制度建設的責任推給地方政府。在西方,很多社會制度就是在危機中建立起來的。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系,支撐了全球經濟體系。中國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為全球經濟提供服務。但另一方面,中國內部的經濟體系是非常不發達的。美國和西方的經濟發展,都是內部擴張完了再向外部擴張,而中國是內部擴張還沒有開始就往外部擴展。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有很大的機會來提高內需。問題是中國提高內需的條件還很欠缺。就是上面所說的,中國缺乏支撐內需的一整套社會制度。一個英國家庭,如果有幾千英鎊的存款,他們會高興得不得了。對他們而言,存款沒有什麼用,看病不用很多錢、上學不用很多錢,有點錢就到處旅遊,到處買東西。但是中國人存錢是因為沒有依靠,看病要自己花錢,上學要自己花錢,什麼都要自己掏錢,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不叫存款,世界銀行稱中國的存款叫做pre-cautious(預防性的),即為了自己的生存。這跟西方意義上的存款是兩碼事。中國不把社會制度建設好,而讓老百姓去消費是不可能實現的。越是危機,老百姓越是不消費。要通過社會保障體系等制度的改革,使得老百姓有動力去消費。而內部消費市場一旦打開,就是非常大的市場。

  所以,這次金融危機與其說有外部的機會,還不如說是內部的機會。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中國想創造內需市場,但因為西方沒有危機,外部的需求量還很大,所以中國繼續往外部走。但現在西方對中國製造的需求越來越小,中國只能往內部方向來發展。從這個方面來說,拓展內部的機會比外部的機會更重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