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從東盟走向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10-02-10 12:19:34  


 
  過去幾年來,中國的領導人攜帶大批貸款和援助資金頻繁訪問東盟各國,幫助緬甸和老撾等國家修建公路和港口,向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其他國家慷慨地承諾大筆投資。在發展經貿關係的同時,北京的政治影響也不斷增強。

  顯然,中國對“負責任”的理解,還更多停留在輸出利益,自己吃虧、讓別人占便宜的層次上,以為經濟上的好處必然會帶來政治上的互信。在中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和奉行無産階級國際主義的時代,中國曾經本著國際主義和支援世界革命的理想向一些國家提供大量的無償援助和各種支持,甚至犧牲了不少人,換來的只是廉價的讚揚和口惠而實不至的“同志加兄弟”的情誼,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煙消雲散。對本國的國家利益沒有任何幫助,甚至可以說是以犧牲本國的國家利益為代價。實踐證明,這種模式無法正確處理好本國利益與他國利益的關係,而且在當今的時代也是行不通的。

  到了今天,中國雖然已經擯棄了這種做法,但它在中國外交思維中的影響卻根深蒂固。“外交無小事”、為了面子好看而不計成本地付出,這些情況在中國外交中並不鮮見。而從世界範圍國家關係發展的歷程看,維繫兩國關係的最深厚紐帶,經濟利益只是一個方面,建築在經濟之上的意識形態的感召力和道德制高點,則更為根本。

  2009年,大國紛紛增加了對東盟的經濟和戰略投入。中國決定設立總規模為100億美元的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支持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美國加入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新加坡與東盟國家領導人舉行了首次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美國與湄公河下游流域國家之間的合作正日益加強;日本與湄公河5國領導人在東京舉行首次會議,加強了日本對這個地區的經濟投入。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弱勢的一方,東盟可能會對經濟利益更大的一方有更友好親近的表示,但南海問題的存在、歷史的糾葛和對中國社會政治制度的疑慮,使得中國東盟關係的發展始終很難達到新的高點。我們應該看到,目前中國東盟的外交還停留在首腦層次,即領導人互訪頻繁,表面上轟轟烈烈,但並沒有深入到社會中下層,仍未形成鞏固的多層次、多方位、多行業交流,以及各部門和各團體之間機制與渠道的銜接,或者是經濟的深層鏈接和融合。

  往深處看,更難的是社會和文化的深層鏈接和融合。在東南亞,不同的文化、種族、宗教、政治交織在一起。這裡向來有五大文化,即伊斯蘭、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和中國的儒家與道教文化。中國即使在歷史鼎盛時期,其儒教與道教文化只出現於越南,而未能在東南亞其它國家盛行。要達到與其社會和文化的深層鏈接和融合,談何容易?

  顯然,無論從營造有利的周邊環境還是“中國製造”升級的角度,東盟都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但這條路,至今仍然漫漫而長遠。(記者趙靈敏)


理性看待“東盟熱”

  1月7日晚,五彩絢麗的焰火不斷攀躍上南寧市的夜空,眾多中國式的傳統表演祝賀著一個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自由貿易區建成。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如期建成必將加快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進一步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和市場化程度。”出席儀式的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易小准表示。事實上,自2001年雙方開始落實自由貿易區計劃以來,中國東盟雙邊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關係都得到了深入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2001年以後的中國無論是在政府層面還是在學者層面都出現了一股“東盟熱”。例如,2006年我國有9個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強與東盟的合作。

  “中國政府為了促進建立自由貿易區,承擔了比東盟成員國更多的國際義務。”對東盟投資與貿易法律實務專家、雲南省律師協會涉外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潘克說,“這也讓外界感覺到中國迫切的心情,似乎比東盟各國還希望自由貿易區早日建成。”

  各省區的期待

  作為中國唯一與東盟國家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廣西從未像如今這樣處於多種重大機遇叠加的交匯點上,可以贏得區域經濟一體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全新優勢。為促進中國-東盟合作,從2008年5月到2009年2月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中國先後批准設立廣西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和南寧保稅物流中心,並對北海出口加工區賦予保稅物流功能,力圖創造一個邊、海、中心城市相互作用的保稅新格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