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應充分估量央企投資房地產的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0-03-22 09:17:25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電/面對各界對央企在“兩會”之後開動馬力搶地的質疑聲浪,國資委在3月18日表示,除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外,還有78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正在加快進行調整重組,在完成企業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等階段性工作後,“要退出房地產業務”。

  新京報刊登學者馬光遠文章表示,國資委能在第一時間就央企“搶地”行為,給出回應,這個姿態值得肯定。但通篇研讀國資委的這個回應,除了明確表示78家企業的退出之外,似乎更多地在為央企投資房地產受到的質疑進行辯護。

  試舉幾點:其一,國資委指出,自國資委成立以來,央企房地產業務進行了大幅度調整重組,先後確認和公布了16家以房地產作為主業的中央企業,三級以上房地產子企業由原來的728戶減少到目前的373戶,集中度明顯提高,這很顯然是為外界質疑“央企大舉進軍房地產”辯護;其二,國資委進一步以2009年央企瘋狂搶地的一年為例,用統計說明央企房地產業務銷售收入約占全國商品房銷售收入的5%;房屋銷售面積約占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的3%;其三,國資委用數據說明,央企的房地產業務仍然主要集中在16家主要從事房地產業務的企業,這16家的銷售收入占全部央企房地產銷售收入的86%;淨利潤占全部央企房地產淨利潤的94%;其四,國資委指出,央企在主動履行社會責任、承擔國家保障性住房和安居工程建設任務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如何發揮了積極作用,國資委沒有給出詳細的數據說明。

  作為128家央企的“大股東”,為央企作出些辯解,也屬情理之中。但很顯然,這種辯解本身並不能否認央企出於短期逐利的原因而大舉進入房地產業,2009年很多數據和實例都更有力的證明了這一點: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