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港滬金融合作能走多遠

http://www.CRNTT.com   2010-09-02 11:06:24  


香港金融業必須不斷尋求機會乃至創造機會
  中評社香港9月2日訊/資深評論員周八駿博士今天在《大公報》發表文章“港滬金融合作能走多遠?”作者表示:“在10年或更長一些時間之後,香港的人民幣離岸業務和上海的人民幣在離岸業務趨同的可能性較大。首先,香港在拓展人民幣業務到一定規模之後,必須解決港幣與人民幣之間的關係問題,也必須對香港經濟是全面融入國家主體經濟抑或保持一定區隔作出抉擇。如果香港堅持在2047年前以港幣為唯一法定貨幣,同時保持香港經濟與國家主體經濟的一定區隔,那麼,香港發展人民幣金融業務將會達至一個邊界而無法再向前。”文章內容如下:

  人民幣業務已開始並將進一步成為香港與上海金融合作的主要領域,關於這一點,無論香港還是內地金融界都已取得共識。

  過去10多年,內地企業到香港上市,是香港與內地經濟合作的主要內容,但不是兩地金融合作,也不是香港與上海的合作,而是香港單方面為內地提供金融服務。

  所以,香港金融市場與上海金融市場相互分工而合作來共同拓展人民幣業務,標誌著香港與國家主體的經濟關係揭開了新篇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國家主體經濟快速發展和上海金融市場迅速崛起所決定的。

             分工很自然

  毋需贅言,在國家確定上海到2020年將建設成為中國又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後,香港這一個已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便有了一個如何與上海在金融領域合作的新課題。而今,這一課題有了一個答案:香港與上海在人民幣業務上展開合作,香港拓展人民幣離岸市場:上海拓展人民幣在岸市場,共同目標是:拓展人民幣適度國際化。

  做這樣的分工是很自然的。人民幣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不是法定貨幣,所以,香港金融市場拓展人民幣業務必定是屬於“人民幣離岸業務”。至於上海,中國履行在2001年12月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時的承諾,經過5年過渡期,於2006年底已對所有在內地的外資銀行開放全部人民幣業務,所以,拓展人民幣在岸金融業務是順理成章的事。倘若上海也拓展人民幣離岸業務,一則會對內地金融市場形成新的分隔,再則會給香港和上海兩個金融市場形成多一重區隔,既不符合全球金融經濟一體化大趨向,也給兩地相關金融監管增加不必要麻煩。總之,以人民幣離岸和在岸業務之區分來界定香港和上海在金融市場的分工合作,是合乎邏輯的。

  問題在於,這樣的分工合作能走多遠?

  在人民幣成為充分可兌換貨幣之前,上述分工合作的格局會有大空間。以上海將於2020年建成國際金融中心而言,人民幣充分可兌換亦即中國國際收支資本項目也可兌換,應當在2015年或更早一些,否則,上海金融市場將會沒有足夠時間來拓展以人民幣為本的國際金融業務而無法實現到2020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這就意味著從現在至2015年是香港拓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的“黃金歲月”。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