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市長轎車被掀“掀出”了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0-11-25 08:54:37  


 
  11月3日正午剛過,一輛牌照為“皖O-00336”的黑色奧迪車突然出現在大橋路口,堵路的人群迅速將該車團團圍住。

  “剛開始只知道這個牌照不一般,應該是個當官的。”進步村村民王桂生回憶,蜂擁過來的人群像喝止其他經過的車輛一樣,要求司機和車裡面的“大官”出來,“給老百姓一個說法。”然而,無論怎麼喊,怎麼罵,裡面的人就是不出來。

  失去耐性的人群顯然被激怒了,有人高喊“滾出來”,有人給車輪胎放了氣,有人直接拿起石頭、磚塊砸向車頭車窗。一位婦女忽然大喊一聲:“這不是市長方西屏麼?”

  又一陣騷動。

  “老百姓要把車子掀翻,但是掀不動,那個奧迪車很重,我沒看見市長,只看見駕駛員在裡面不敢出來。我馬上打電話報警,我講這邊馬上要出人命了。”吳福全說,遠在橋對岸江南產業集中區管委會維持秩序的上百名特警、公安衝到了市長的座車前,“當時很混亂,有人看見市長下了車。特警迅速掩護其轉移。”

  “一些人在後面追,看見市長被送上一輛路邊的摩托車,隨即離開現場。”徐少華說。

  11月4日,有關池州市長方西屏“率隊強拆”,誓言“不幹市長,也要20天內鏟平梅龍”的帖子,配以事後被徹底掀翻的奧迪A6座車照片,出現在網上。

  18億畝紅線內的被征耕地

  “你看這片良田,原先都是沼澤。”11月15日,年過古稀的徐少華背著雙手走在梅龍村田埂上,背影消瘦,語調低沉。圩埂下,豐收的大地一片金黃。

  20世紀60年代,作為當時生產大隊的黨員幹部,徐少華第一個走向沼澤,帶領群眾十年間開荒7000餘畝,讓1000多戶村民有了40多年的生活保障。

  “不是說要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嗎?這些田都在紅線內啊,怎麼說徵收就徵收了?”回到家裡,徐少華將一本《江南產業集中區征遷安置宣傳手册》給記者看,手册“徵地範圍”一欄赫然寫著:江南產業集中區規劃“紅線”範圍內。該手册由貴池區江南產業集中區征遷安置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印制,內文涉及徵地公告、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土地徵收方案、安徽省政府關於徵地補償標準的通知、被徵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試行辦法等內容。

  近年來,為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安徽提出“東向發展戰略”,啟動了包括池州在內的皖江城市帶建設,並設立了江南、江北兩個產業集中區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集中區管委會由安徽省政府直管,為正廳級單位。

  其中,江南產業集中區最終落戶貴池區梅龍鎮,規劃面積216平方公里,這被視為推動池州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

  據江南產業集中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陳安源介紹,早在今年七八月間,江南產業集中區管委會與當地簽訂協議後,就將池州市貴池區梅龍一帶的征遷補償款一次性匯入了當地政府的財政賬戶。這筆補償款主要來源於銀行信貸融資,將從園區招商引資項目中償還。

  村民們表示,雖然年初開始就有傳言,但直到這份小册子10月30日下發到各村民組,他們才獲知,世代耕種的良田和房屋被規劃為“江南產業集中區”起步區內,徵收面積為12.4平方公里。各村還被要求在11月30日前完成徵地補償登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