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應該如何重返亞洲

http://www.CRNTT.com   2010-12-21 10:47:47  


 
美國制衡中國戰略為何失敗

  美國將戰略中心轉向亞洲後,採取直接進攻的策略,矛頭直指中國,鼓吹中國威脅論,誇大中國軍事力量,挑唆中國與周邊國家在領土問題上的紛爭,引起亞洲各國對中國崛起的擔憂和焦慮,由此歡迎美國介入亞洲以制衡中國,形成對中國的C形包圍圈,陷中國於國際孤立地位。
  
  但這一策略至今是失敗的,其原因在於美國錯誤地估計了中國,錯估國際社會的反應,錯估自己的實力。

  首先對於美國的進攻遏制戰略,中國採取了克制忍讓,避免了對抗的升級,同時發展與歐洲,俄羅斯和新興經濟體國家的關係,從而平衡了美國和周邊國家對中國的制衡,擺脫了被孤立的地位。

  其次美國並未組建成強而有效,一邊倒的反華陣營,儘管對中國崛起的擔憂,以及領土問題上的紛爭,中國周邊一些國家達成共識,相互關係變得密切。但是它們並不希望美國搞出一套冷戰式的軍事同盟,對大多數國家來講中國是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的發展事實上已成為它們出口的動力。另外它們也認識到美國無非想利用它們,以此介入亞洲成為領導者,它們不想成為美國利益的工具和犧牲品,與中國作對。

  其三,美國本想利用G20和APEC兩大峰會,將中國人民幣匯率問題作為議題,使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更加孤立。但美國的提議被拒絕,同時美國第二次貨幣量化寬鬆政策的出爐,反使美國成為眾矢之的,被視為不負責任的行為。兩大峰會證明各國選擇共同發展,共同繁榮,而不是各自為政,相互爭鬥,退回到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儘管各國依然存在很多分歧,求同存異成為主流。由此美國希望通過其亞洲之行和國際峰會,在國際上孤立中國的策略失敗。

  最後,隨著美國中期選舉的結束,民主黨的落敗,反華聲浪暫告平息。由此中美對抗並未升級為新的冷戰,而是悄然平息,兩國關係趨於一種相峙狀態,雙方陷入戰略迷茫和反思,並轉而關注國內經濟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