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2010年海外中國研究十大觀點

http://www.CRNTT.com   2010-12-31 09:14:29  


 
二、中美關係的前景撲朔迷離

  西方的主流觀點認為,不管有怎樣的衝突,中美關係不會從夥伴關係上脫軌。劍橋大學資深研究員斯蒂芬.哈爾珀(Stefan Halper)則認為,中國模式將挑戰西方價值觀的願望。他在《北京共識》一書中指出,中美幾乎沒有建立夥伴關係的可能性。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不會讓政治體制更加自由和開放,當然也不會強制性解決台灣問題,但會和西方秩序形成競爭態勢。中美之間是生意夥伴,但也是意識形態上的對手。哈爾珀曾經在裡根政府、尼遜政府及福特政府時期任高官,對美國決策者的影響力是明顯的,他也得到包括基辛格等資深政治家的推介,據說,奧巴馬政府正在參考哈爾珀的觀點。

  新加坡學者戴尚志(Simon Tay)在其著作《後危機時代,亞洲有被美國孤立的危險》中認為,美國在某種程度上介入亞洲事務有一些好處。亞洲各國有可能向崛起的中國建立新的朝貢體系,“北京共識”將深入人心,“亞洲價值觀”或許重新被提起以證明政府強大地位的合理性。如果沒有美國這個“牽頭合作夥伴”,亞洲各國可能會互相爭吵,甚至會發生戰爭,比如導致諸如南海爭端之類的糾紛,引發中日等世仇國家的怒火,或者產生中印之間新的衝突。亞洲不需要在美中之間選擇,而是應該與兩方面都搭建橋梁。

三、市場經濟是否會終結

  對於G7擴展到G20,新興經濟體國家認為自己的國際發言權靠實力提升,但在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努裡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眼中,這是國家資本主義勝利的標誌,自由市場經濟也許會終結。在《自由市場的終結》一書中,他認為自由市場經濟中企業是引領經濟發展的旗艦,但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世界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以中國代表的“國家資本主義”快速發展,政府成為經濟的主導,沙特、阿聯酋、俄羅斯包括其中。目前發生的國際摩擦、競爭甚至衝突,實際上是自由市場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這種經濟變化帶來的政治後果,比如言論是否自由,社會能否法治,政府權力是否受到約束,都需要深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