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閻學通:中國行為的根源

http://www.CRNTT.com   2011-04-02 11:20:55  


  中評社北京4月2日訊/中評社北京4月2日訊/“目前,要判斷中國傳統政治思想——注重道義責任、幸福和尊嚴的傳統——對中國外交政策有什麼衝擊和多大的影響是不可能的。但我們確知,傳統理念對中國社會生活的影響力正在增強。在未來數年裡,看來沒有任何力量能扭轉這一趨勢。”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登載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的文章“中國行為的根源”: 
 
  六十年前,美國外交官喬治.凱南(George Kennan)發表了一篇激起美國及世界輿論的文章《蘇聯行為的根源》,並很快地促成了冷戰時期美國的強硬姿態。如今,有鑒於中國對全球經濟的決定性影響,和其投射軍事力量的能力與日俱增,怎樣理解中國行為的思想根源,也就成了國際關係中的核心問題。事實上,更好的了解中國外交政策的動機,有助於防止中美兩國關係出現僵硬和對抗的姿態。 

  自2008年以來,中國學者及戰略研究員對中國外交政策性質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即政策的意識形態基礎,和中國的國際吸引力和地位——也就是所謂的“軟實力”。 

  主流派被稱為“中國學派”。它與政府觀點一致,堅持將“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然而,少數派則認為中國應以其傳統政治思想為基礎,並強調傳統中國哲學中的普世價值。中國共產黨黨報《人民日報》雖然不斷發文抨擊這個立場,黨卻為中國傳統思想的核心人物孔子恢復了名譽,甚至在天安門廣場竪起孔子的塑像。 

  中國學派堅持在國際外交中遵守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原則,傳統主義學派卻呼籲中國要承擔更多國際責任。主流學派堅持將中國定義為發展中國家,理由是中國目前的人均GDP仍僅排在世界第104位。傳統主義者則認為,中國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因此應當在國際事務中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