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入選“非遺”:古琴、昆曲和香

http://www.CRNTT.com   2011-04-28 14:10:09  


 
  貴族化好不好?

  如今,昆劇熱甚至還有不少“貴族化”的傾向。幾年前,1.2萬一張票的天價昆曲曾引來一片嘩然,如今,從廳堂版到園林實景版,從青春版到豪華版 ……昆劇的“名堂”越來越多。“其實,關於昆曲到底應該貴族化還是平民化的問題,一直是頗具爭議的一個話題,也往往令從業者在不斷的探索和發展中舉棋不定、困惑不已。”說這番話的是有“昆劇王子”美譽的青年藝術家張軍。曾經是上海昆劇團副團長的他,如今跳出體制,單幹了一年多,獨自挑起“張軍昆劇藝術中心”的大旗,一路走得艱辛而執著。

  從很大程度上,年輕人喜歡昆劇,張軍與白先勇一樣,功不可沒。尤其是年輕的他常常游走在時尚與傳統的邊緣,時而古典時而叛逆,一會在古戲台上見到他的演出,一會又能在頂級時尚雜誌上見到他衣冠楚楚的寫真照片,穿著LV的衣服,搖著程十發的書畫折扇……說到昆劇時尚化,沒有比他更具典型性的專業昆劇人了。

  “從藝術角度來講,昆曲確實是中國戲劇美學的最高範型,屬於小眾藝術。但就昆曲面臨的生存狀態來說,它又必須讓更多的人有所接觸,盡可能多的獲得更多的觀眾,而不是只為了一小部分人的興趣而存在。”在張軍看來,昆劇時尚化、甚至貴族化、高端化理所當然,“說得勢利一些,因為這一小部分人還不足以養活昆曲,這些人中更多的只願意花‘平民’的錢來享受‘貴族’的藝術,也就是目前各個劇團遇到的一個最為現實和尷尬的問題,無論演出多麼精彩,小部分的固定觀眾只願花很少的錢,而票價一旦定得高一些,就要被老觀眾罵,但又未必能獲得新的觀眾。有人說,昆曲這樣的藝術就應該靠國家養的,不能把對演出的投入轉嫁到觀眾頭上。我並不苟同這樣的觀點。聯合國對昆曲的認可也好,國家對昆曲的扶持也好,這是昆曲和昆曲人的幸運,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一輩子靠伸手要錢來養活自己,就如同蹣跚學步的孩子一樣,如果大人一直扶著走路,恐怕他永遠都學不會自己走路。昆曲要在當今的環境中更好的生存,還是要靠自己,靠它本身的魅力來吸引更多的人,真正地‘運作’起來。”

  沒有人能夠否認張軍在昆劇營銷方面的突出才能,從十多年前開始的“昆劇走近青年”到如今的“園林版《牡丹亭》”和“新古典主義”系列演出,張軍的每一步都為開拓昆劇的未來而努力,說到底,這種努力也是為個人的將來,創造更多的機會。因此,無論是與王力宏的跨界合作,還是與尚馬龍的鋼琴與昆曲的對話,張軍在不斷製造著更多時尚化的可能性,不斷地嘗試著在昆劇原有的藝術格調之外,能與這個時代,這個社會有更大層面的融合。

  “有些人對所謂的創新能有多少含金量不屑一顧,有些人認為我的很多演出炒作的成分大於藝術本身。我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一方面要拿得出對得起昆劇老觀眾的經典劇目。另一方面,我決不放棄做一種嘗試——完全放棄傳統的昆曲觀眾,打開昆劇的大門,只要有一個沒有看過昆曲的人買票來看了,就證明我成功了。”儘管面對的困難與責難不少,但張軍卻決定“一意孤行”:“我個人認為,昆曲在今天的生存,是可以有多種狀態的。我們需要一直喜愛昆曲的老觀眾,更需要對昆曲產生興趣的新觀眾,當然也需要只是出於好奇和嘗新的一輩子只看一次昆曲的過客觀眾。既然昆曲具備‘貴族’氣質,那就不要用‘平民’的眼光來對待它,珍惜、愛護、尊崇、欣賞,喜歡的人自然會喜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