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鄭永年:中國政治變革的一般規律

http://www.CRNTT.com   2011-06-28 11:45:43  


 
革命進程悄然開始

  結果就使得中國的改革進入了本文開頭所描述的狀態。很多跡象表明,當改革不再的時候,革命進程悄然開始。人們可以從方方面面感覺到革命因素的存在。

  首先,既得利益集團可以有效影響改革的政策。情況往往是,對有利於它們利益的政策,它們可以最大化;而對不利它們利益的政策,它們可以將其最小化。既得利益甚至隨時都可以圍堵領導人的改革議程。如果某一改革理念不符合它們的利益,就會群起而攻之,各種手段應有盡有。因此,有人認為,既得利益集團已經挾持了中國的改革議程,就是說,它們可以制定政策,領導層和政府只是它們所形成政策的“橡皮圖章”。

  人民對官僚系統失去最基本的信任,政府和人民開始處於對立狀態,社會抗議運動不斷。因為改革的困難,政府很難用改革的方式來化解政府和人民的對立,因此有關部門開始用強制性手段來統治和控制社會,例如“維穩”。更為嚴重的是,在行使高強度控制過程中,本應當由國家壟斷的暴力開始私有化。一些地方政府“外包”公權力,導致了類似“黑監獄”等新事物的產生。一些發展商在“拆遷”過程中雇凶打人,甚至殺人。結果造成國家與社會、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進一步的對立。

  應當指出,在任何社會,社會抗議運動是一個常態,也並不是所有社會抗議都會導致革命。但是,具有政治意識的社會抗議,最終必然會導致革命。很多年裡,中國社會的很多群體性事件或者抗議運動,都是為了具體的經濟利益。但今天,中國社會各種意識形態紛紛崛起,在意識形態上分化社會的同時,也在給社會群體灌輸著政治意識。人們可以在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之間作選擇,發展出不同的政治意識。意識形態是行動的指南,各種不同的意識形態,必然具有政治後果。

  在這樣的情況下,既得利益集團也開始感覺到不安全。除了高強度的控制外,它們也需要在思想層面來論證其合法合理性。它們開始在各種思潮中尋找支持力量。不過,這些思想,無論是內生的還是外來的,對它們來說,都只具有工具性質。總體上說,既得利益集團處於一種集體無意識狀態。它們不思改革,害怕改革,恐懼於在改革中失去什麼。它們只知道不能做什麼,而不知道應該做什麼。一些極端的甚至開始對改革進行“妖魔化”。

  很顯然,當既得利益的終極目標是維持自己的利益,並使之永恒化的時候,它們已經完全沒有能力來超越自己的利益。當它們不能超越自己的利益的時候,政治的開放性就必然消失。而體制的封閉性必然導致革命因素的發生和發展。原因很簡單。當不能從內部產生變革(改革)的時候,外部變革(革命)就成為選擇。

  經驗告訴人們,這些都是革命進程開始的早期現象,但是革命進程如何進行,還是要看是否存在有效的改革。如果在革命進程的早期實施有效的改革,那麼這個進程可以終止。但如果沒有,這個進程就會繼續,直至革命的最終爆發。歷史地看,當革命即將爆發之際,統治階級還會進行一次巨大的改革,可惜的是,屆時可能為時已晚。晚清的例子最為明顯。當光緒皇帝要改革的時候,慈禧太後等保守勢力殺了改革者,廢了皇帝。但後來,太後迫於形勢,為了生存,真的想改革了,並且改革的幅度和力度,甚至比當初光緒皇帝設想的還要大。不過,大勢已去,革命已經成為主動力,任何改革都已經難以挽回局勢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