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全球治理有可能陷入癱瘓

http://www.CRNTT.com   2011-08-11 09:33:11  


 
  第三,大國治理世界的意願下降,與過去的兩極或單極世界相比,今天的“無極世界”或“多極世界”可能帶來的更多是失序,而非秩序。

  第四,最為關鍵的是在當前的全球治理機制中絕大多數屬於外部或替代治理機制,能夠深入到國家內部監管的深度治理制度幾乎空白。例如,在國際經濟領域,世界貿易組織(WTO)、IMF和世界銀行等機構負責的是世界經濟的外部治理機制,所調整和監管的是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自由貿易的規則和世界經濟的均衡性等,但全球經濟已經融為一體,而傳統的國際協調機構如IMF和世界銀行在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方面的作用已明顯不足。

聯合國的設計已經過時

  同樣,越來越多的人已開始認識到聯合國應對當代危機的局限性。聯合國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來自其建立之初的宗旨和目標並不是為當代世界所設計的。聯合國的創建者們沒有預見到今日世界國家內部的嚴重暴力衝突,安理會更不是為了防止國家受到恐怖主義襲擊而設計。

  可見,今日世界的全球治理本身也面臨著風險。筆者認為,面向未來的全球治理框架結構改革必須是全方位的。如果當前的全球治理機制不能很好的適應國際體系中權力轉移的變化,或者它的結構和過程與當前的國際關系變化出現嚴重不一致,那麼就難以誕生令各國都滿意的合作框架,導致全球治理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成為鬥爭的一個焦點。

  因此,全球治理改革必須適應國際體系的變化,增加新興大國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新興大國現在已成為解決國際問題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現有國際治理的核心機制主要為西方國家所設計和掌控,如聯合國、IMF、世界銀行以及作為WTO前身的關貿總協定。這些機構能否重現活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是否做好接納新興國家的准備並使這些國家於中發揮更大作用。反過來,如果新興大國懷疑當前的機制、議程,或者擔心它們偏袒少數大國利益,那麼可能導致全球治理陷入癱瘓。

全球化是當今危機的總根源 

  當前,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全球治理議題,無論是抑制氣候變化還是打擊恐怖主義,其實都可以歸屬為“反應型”議題。被動應對並非最佳方法。因此,全球深度治理必須實現議程的轉變,即從被動反應型的議程向具有前瞻性和主動性的治理議程轉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