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倫敦騷亂,黑莓只是個載體

http://www.CRNTT.com   2011-08-12 09:38:02  


 
  鑒於此,一些政治家呼籲“規管”黑莓。托特納姆區下議員大衛.拉米就在推特上呼籲暫停黑莓的BBM功能,理由是這種功能“便利於犯罪分子串聯而不利於警方追蹤”,還有人呼籲RIM提供信息給警方協助破案。針對此,RIM發言人宣布“將用任何方式”協助英國警方,但拒絕透露是否會向警方解密。 

  然而問題的要害,並不在於英國當局會否如去年阿聯酋那般強行封殺黑莓,或RIM會否甘冒得罪客戶的風險,犧牲自己的加密特質,與英國警方合作,換取自己在英國的“領地安堵”,而是一個更值得深思的話題——— 這麼做有用麼? 

  事實上,正如英國警方所承認的,黑莓其實是騷亂串聯的“備胎”,是在警方公開宣布將監控推特、臉書等近來在伊朗和中東民眾抗議浪潮中風靡一時的“串聯明星”後,成為串聯者信息傳輸的首選。倫敦甚至英倫三島,都是個很狹小的地理範圍,即便沒有推特、沒有黑莓,甚至沒有互聯網、電話,信息的傳遞,人員的串聯,也並非很遲緩、很複雜的事。

  黑莓也好,推特和臉書也罷,說到底不過是信息傳播、人員串聯的渠道、網絡和平台,而騷亂發生、蔓延的根源,則有深刻、複雜的社會背景:社區貧困化、青少年高失業率、移民和本土居民間的不平等、種族隔閡,公共事務開支和福利預算的削減導致貧困人口生存環境惡化,等等等等,正是這些社會因素,讓一起偶發事件成為騷亂的導火索,讓眾多對現實懷有這樣、那樣不滿的青少年以此為契機捲入騷亂,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社會因素和不滿情緒到處都有,騷亂信息的傳播也才成為一種普遍的需要,並擁有廣大的受眾和市場。 

  只要這種需要、受眾和市場存在,即便封殺了黑莓,全面監控了網絡,信息也還會用更新或更舊、最現代或最原始,可以想象或難以想象的手段、途徑和平台傳播、串聯和擴散,1985年的北倫敦騷亂同樣起源於托特納姆區,導火索同樣是一名貧民死於和警方有瓜葛的意外,且蔓延範圍更廣、影響更大、破壞力更強,那時候既沒有推特、臉書,也沒有什麼黑莓,但同樣有與此次類似的一系列社會根源,也就同樣有騷亂信息的傳播、串聯、擴散。

  黑莓充其量只是英國騷亂事件信息的傳播載體,正方也好、反方也罷,都應更多從騷亂的社會根源上下功夫,而不應執著於一個既可載舟、亦可覆舟,本身並無任何傾向性的“信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