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光遠:“中國模式”究竟證明了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1-11-10 08:57:04  


經濟學家馬光遠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訊/“考察中國模式,恐怕更多的要考察:其一,是什麼力量創造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奇跡和繁榮;其二,集權的政府在中國繁榮中究竟是中國增長的短板,還是獨特優勢;其三,“中國模式”有沒有持續性,其自身的優勢有沒有可能帶領避免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是真正的考察中國模式是非功過的切入點和突破點。”南方網昨天登載經濟學者馬光遠的文章“‘中國模式’究竟證明了什麼?”如是說,詳論如下:

  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了4000美元左右,正式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在過去30多年的時間內,中國走了一條極具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而這種以“摸著石頭過河”著稱的改革形式,近年來又被冠之以“中國模式”,並被廣泛討論。作為一種和“華盛頓共識”相提並論的模式,儘管“中國模式”一直並沒有很明確的內涵和外延,但這並不妨礙各界對其的讚揚抑或批評。特別是在今天,當中國的改革再次站在十字路口,面臨方向性選擇的時候,討論“中國模式”的成敗得失,並對中國改革開放33年的歷史進行回顧和總結,尋找改革新的共識和突破口,無疑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中國模式”的前身是美國《新聞周刊》駐京記者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識”,但對於“北京共識”,無論其倡導者,還是支持者對其認識上卻並未達成“共識”,甚至成了最沒有“共識”的共識。比如,其倡導者認為:中國能夠創造如此優異成績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獨特的經濟和政治體制:它有一個強勢政府和有著強大控制力的國有經濟,有政治精英、學術精英和商界精英組合的帶領,因此能夠正確制定和成功執行符合國家利益的戰略。因而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從而創造了北京奧運、高鐵建設等種種奇跡,並且能夠在全球金融危機的狂潮中屹立不倒,繼續保持超過9%的GDP年增長率,為發達國家所爭羨,並成為世界很多國家經濟發展的楷模。

  但是,如果將“中國模式”歸結於政治上的保守和經濟上的激進,甚至將“中國模式”歸結於政治精英的集權式的領導和國有經濟的“長子”的作用,這無疑是對“中國模式”最大的誤讀。考察中國模式,恐怕更多的要考察:其一,是什麼力量創造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奇跡和繁榮;其二,集權的政府在中國繁榮中究竟是中國增長的短板,還是獨特優勢;其三,“中國模式”有沒有持續性,其自身的優勢有沒有可能帶領避免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是真正的考察中國模式是非功過的切入點和突破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