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馬英九“歷史評價歷力”值得仔細品味

http://www.CRNTT.com   2012-01-18 09:10:16  


 
  從馬英九的這番話看,他的“歷史評價壓力”,是與“連任壓力”相對應的。由此可見,在其第一個任期內,他將“爭取連任”的位階,置於“歷史評價”之上,因而也就品嚐到所負壓力之重,也道盡了其在過去四年來小心翼翼之苦。為了爭取連任,他在剛就任時,無視自己所獲得的七百六十萬票,得到了多數選民的託負,也無視國民黨掌握了“立法院”四分之三議席的決對優勢,可以完全執政,完全負責,在兩岸關係議題上開大門,走大路,做大事,留下歷史評價,而是眼盯著謝長廷的五百四十多萬票,一心想著要當“全民總統”,意圖將民進黨支持者那五百多萬票都爭取過來,而忘記了所謂“藍綠基本盤”的原理。因而優柔寡斷,前怕狼後怕虎,該做而不做。結果,不但未能爭取到泛綠選民,而且相反還流失了大量泛藍選民。三年來多場地方型選舉的連接挫敗,及宋楚瑜的跳出來進行挑戰,都是這種心態和作為所帶來的負面後果。

  就在今次“總統”選戰期間,“連任壓力”也曾令馬英九進退失據,自相矛盾。本來,馬英九提出的“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是可以反制蔡英文向中間靠攏選戰策略的好議題,也是防堵宋楚瑜從另一個極端發起挑戰的佳對策,並可讓曾流失的深藍選民回流,更是國民黨全面落實貫徹“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必走之路,也將為自己留下千秋英名亦即“歷史評價”。但可惜卻被“連任壓力”所困縛,隨後又拋出“公投論”,而致破功。

  現在,馬英九爭取連任成功了。這並非是受惠於“全民總統”的幻想,只要想到蔡英文的民調曾經不斷進迫,就可見“全民總統”只是一廂情願。相反,他的獲勝,是“九二共識”的勝利,兩岸商談並簽署的各項協議為台灣民眾帶來的“和平紅利”,是馬英九得到多數選民支持的主要原因。堅持“九二共識”不但沒有流失選票,相反還是馬英九最終獲得勝利的支持力。就此,馬英九應當得到啟發,如果不是有兩岸政策的“紅利”,如果不是大陸各省市直接到產區採購農副產品,抵消了國際金融危機對台灣經濟的破壞力,當蔡英文拿出貧富懸殊、無薪假、失業這些確實是悠關多數選民利益的現象來說事時,馬英九早就失去大量選票,難以應對了。因此,兩岸關係及“九二共識”,應是馬英九此次勝選的最大加持動力。

  既然如此,在未來四年內,馬英九就應明白,兩岸關係不但不是其“罩門”,相反還是其助力。因此,他對“歷史評價”的理解,應當不止於只是做一個好領導人,因為這僅是“最低要求”而已,是作為“總統”應當做的事,還應有“最高要求”,就是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留下千秋名聲。為此,他應當緊緊抓住任期只有的四年時間,落實貫徹“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第二項,促進終止敵對狀態,與對岸達成和平協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