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石之瑜:美國為何支持馬英九連任?

http://www.CRNTT.com   2012-01-20 09:09:44  


 
  但是,反對棄台論者也有理由支持馬英九連任,因為蔡英文對九二共識採取批判,對兩岸關係進入制度性的安排有所排斥,因此或可能導致華府與北京共治兩岸關係的窘境重演,則對台灣更為不利,也對台灣作為華府戰略棋子的價值產生貶抑。對於反對棄台論者而言,馬蔡二人之爭,可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不過,從整體考量來看,此番華府支持馬英九連任,其邏輯仍然是與棄台論者的邏輯較為接近。過去,華府運用台灣作為制衡北京的戰略棋子,一方面是台北方面自願,則華府大可在幕後操控,北京不能怪罪華府;另一方面是華府在台灣問題上鬆鬆緊緊的立場,等於制約了北京在其他方面對華府採取對抗或忤逆的彈性。

  物換星移,北京如今已經是幾乎所有全球治理議程上所不可或缺的要角,遏制中國既不可能,也不恰當,反而是如何與北京折衝合作,才是華府考量其對中國政策的主要前提。換言之,將中國納入全球治理體系,有所貢獻,比制衡中國崛起,起碼在戰略上,兩者的重要性難分軒輊。

  亦即,華府要考慮的不再只是北京的對美政策,而更是北京對全球治理的政策。將北京納入全球治理體系的中心思維,有兩個基本點:一是讓北京對於全球治理感到安心,願意參與,而不抱持懷疑或抵制態度;二是說服北京積極投入,減輕全球治理的成本,增加全球治理的能量。

華府應影響北京的全球政策

  尤其是北京對第三世界的信用超過歐美政府對第三世界的信用,每每北京參加或退出的決定,立即影響第三世界國家配合全球治理的意願。故華府若要因應北京在全球爭霸,應著眼於影響北京的全球政策,而非執著於北京的對美政策,用全球架構套牢北京。

  台灣問題作為華府製造北京困擾的戰術棋子,固然好用,不但台北求之不得,北京必然跳腳的反應也可以預期。然而,台灣問題作為華府說服北京共襄盛舉,接受全球治理體系取代主權國家體系,則必是莫大的敗筆。何況,進入全球治理框架後,同樣參與其中的台北,不是更獲保障嗎?而這點,正好是民進黨的思維。

  台灣問題搬上議程的結果,必然會急遽提升北京對主權體系的高度保護,以及對全球治理體系的迅速麻木。假如華府認為全球治理比諸權力均衡而言,後者更適合做為規範中國崛起的架構,則就不能容許台灣問題攪局。就是這一點,奧巴馬縱使不采棄台論,其邏輯亦與棄台論雷同。

  華府對於自己面對世局的理論角度尚不確定,現實主義的權力均衡觀點繼續專擅在理論界與智庫,但是全球治理的提倡卻也不惶多讓地席捲大學與政府的議程。華府對台灣的政策的依據,就在其對華政策到底應采治理或制衡,應破除主權疆域或堅守主權疆域等等的對立思維中,摸索辯證。

  影響所及,對台灣獨立的態度也就出現搖擺不定,既希望台灣保持某種獨立性,對台灣未來維持開放與彈性,又害怕這樣的開放與彈性可能縱容了某種終極的方案出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