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婚前守貞教育:很傻很天真

http://www.CRNTT.com   2012-02-13 11:27:55  


 
  三、“禁欲型”教育需警惕

  個人有性自主權利,“守貞與否”是個人選擇,不應受他人強制性干涉。

  性,首先是一種自由與選擇權。至少是成人的自由與選擇權。只要成年,每個人都擁有性自主的權利,不應受他人干涉。塗世友選擇做“貞操女神”是自己的個人選擇,旁人無權干涉,但她同樣不能干涉他人的性自主權利。中國男人或多或少都有“處女情結”,擇偶時也會有所影響。這些都是個人的價值取向問題,別人可以認可也可以保留意見。我們需要警惕的是這種“禁欲型教育”,其實是占領了道德制高地,宣布“有婚前性行為的就是壞女孩”。“守貞”與否是個人性選擇的權利,這種權利,應該得到尊重。

  “貞操觀念”將女性物化,是性別歧視,強調“貞操陪嫁”則容易使婚姻成商品交易

  在舊社會裡,女性沒有獨立自主的地位,依附於男人而存在,只是一個家庭、丈夫、甚至是兒子的附屬品。這種傳統,其實很多父母依然在給子女灌輸。很多父母覺得,女人一輩子最重要的就是嫁個好人家,“而失去了貞操就失去了競爭力。”與此同時,有強烈“處女情結”的男人也不少,因曾發生婚前性行為而在婚後遭遇丈夫冷暴力的案例更是層出不窮。“婚前守貞”,既有利益因素,又是男權社會思想的遺毒。而且,自古至今的“婚前守貞”,都強調女性要潔身自愛,對於男性的要求少之又少,存在著明顯的性別歧視。

  婚姻的本質是一種契約關係,規範了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並沒有道德衛道士們描述得那麼崇高。在婚姻中,男女是平等的。婚前性行為,有時候反而能決定婚姻是否“性”福。“婚前守貞”的觀念只所以仍大有市場,根本原因在於很多女性仍然覺得,為了結婚以後討好男人,為了結婚以後用貞潔博取男人的歡心,維護家庭的穩定,女性保持貞潔是有必要的。這其實是自己主動放棄平等的地位。事實上,自尊自愛的女性不但不應該因此而自責,反而應該遠離觀念落後的男性。魯迅曾經說過,如果把貞操問題放到很重要的位置,那麼喪偶和離異的女人該怎麼活下去?

  禁欲主義否定了人的身體權利

  中國人在歷史和文化的挾持下,歷來對身體持公開鄙視的態度,而追求道德完美和精神崇高。性,作為身體存在最強有力的彰顯,所遭受的貶斥更是未曾斷絕。專制文化往往害怕人欲,恐懼身體的狂歡,而性則是這種身體狂歡最極致的表現。性的存在,使人的“生”的意義得以放大。無論是傳統封建社會,還是西方中世紀的禁欲主義,本質上都是對人性的泯滅。

  男權社會下權貴階層為了性資源的配置,更是常常高舉“倫理道德”的大旗

  自從私有制以後,權貴階層憑借占有的生活資料和權勢,在性資源的占有方面始終處於強勢的地位。在男權主導的社會,女性作為性資源由男性掌管著分配,一旦社會各個階層之間性資源配置產生不公,就會導致社會衝突。權貴階層為了保留既得利益,緩解性資源配置的矛盾,就必須高舉“倫理道德”,讓普通的大眾要“克己複禮”,克制自己的性需求。因而,婚前守貞的旗幟才會被歷代的“主流階層(君王、或者處於統治地位的即得政治利益集團和宗教的上層)”高高地舉了起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