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預調微調旨在尋找政策均衡點

http://www.CRNTT.com   2012-02-20 09:47:49  


宏觀政策應該在保持經濟增長和控制通脹之間找到均衡,選擇一個合適的均衡點。
  中評社北京2月20日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近提出,預調、微調經濟政策要“見事早,動作快”,從第一季度就要開始。外界解讀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對國內經濟放緩擔憂加劇的一個新信號。

  那麼,所謂預調微調,究竟調什麼,怎麼調?華夏時報日前就此專訪了著名經濟學家、南京大學黨委書記洪銀興。洪銀興最近參加了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中南海座談會,他也曾於2006年參加過溫家寶主持的《政府工作報告》稿意見征集會。文章如下:

  尋找政策均衡點

  問:您怎樣看所謂預調微調?

  洪銀興:我們可以看到,最近宏觀調控政策已經出現調整,其中一個內容是對一部分企業實行減稅,在上海、廣州、浙江等地實行增值稅的減稅試點。通脹是過多的貨幣追求過少的商品,要調節有兩個辦法,一是減少貨幣,二是增加供給。現在企業負擔太重,我們需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搭配使用,貨幣政策進行總量控制,財政政策進行結構調整。

  宏觀經濟學的精髓在於均衡,我們的宏觀政策應該在保持經濟增長和控制通脹之間找到均衡,選擇一個合適的均衡點。目前的宏觀政策需要適當調整,應該用穩健的貨幣政策和適當放鬆的財政政策配合。最近宏調政策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部分企業實行結構性減稅,尤其是對實體經濟領域的中小民營企業。

  仍須優先保增長

  問:作為宏調措施的一個重要參考項,2月份宏觀經濟會出現怎樣的變化特征,CPI和PMI會否雙雙反彈,已有很多推斷,因此,對於今後一段時期的政策主題,您怎麼看?

  洪銀興:今年全球經濟在波動中微弱復甦。中國經濟進入後危機階段,復甦顯現,但復甦跡象不穩,外部需求萎縮衝擊中國實體經濟,加之房地產行業由於調控進入低迷狀態,汽車限產,高鐵項目由於溫州事件收縮,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經濟增長推動力。導致通脹的一些因素,尤其是輸入型通脹、成本型通脹等仍在,因此,2012年保增長和反通脹依然是主題。

  但保增長優於反通脹,現階段沒必要對CPI反應過度,可在保障低收入者的前提下允許適度通脹。既不能為了保障經濟增長而放任通脹,也不能為了抑制通脹而完全犧牲經濟增長。

  我認為,之所以要重提保增長,是因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正在衰減。

  首先,高儲蓄難以為繼;其次,勞動力無限供給的低成本優勢正在消失。同時全球經濟在波動中復甦的勢頭微弱,是否見底很難說。而歐美經濟依然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它出了問題必然拖累中國。因此,中國仍處於經濟後危機階段,復甦狀態並不穩定。而過去靠房地產、汽車市場,以及以高鐵為代表的投資項目來拉動經濟的持續力,也在逐步減弱甚至進入拐點。

  必須強調的是,經濟增長率是和失業率緊密相關,加之外需市場嚴重不足,雖然通脹壓力依然存在,但保增長仍然要優於反通脹,且必須優先保增長。 


【 第1頁 第2頁 】